最近我被照片的問題給困擾著。
日本的用詞,沒搞錯的話,照片這東西的漢字寫作「寫真」。顧名思義,應該是描繪真實的一種東西。不過,自從1826年攝影技術發明之後,經過將近兩個世紀發展,這東西似乎越來說脫離「紀錄」的本質了。
上個星期去貓空的時候,帶了的相機隨手拍了一些照片。沒有刻意叫大家「嘿,看這邊,笑一個!」我拍大家的背影、圍觀著蹦跳猴子的興奮、考慮著怎麼對另一台相機擺姿勢的苦惱等等…總之,都是些正常的、確實反映出真正生活面的「寫真」。
不過,沒有人喜歡。
尤其是女孩子,特別喜歡擺出美美的姿勢、可愛的表情、甚至一些裝模作樣的態度來入鏡,然後在看過重播畫面覺得不滿意之後,再拍一次。於是,事後整理照片時,她們對我的取景多有抱怨、嬌嗔著威脅我以後不要亂拍。
搞得好像我拍的是她們更衣沐浴的偷窺照似的。
我懂,其實我都懂。誰不想要留下美麗的回憶?不過,我總覺得,太過做作的每張相片之中,真實感總是第一個被剝奪的東西。即使是不怎麼愉快的旅遊,到最後也只剩下虛假的笑容。不寫日記的人事後回想,大概會被自己的照片搞糊塗吧?
總要有人留下一些真相的吧?
相較之下,我更不能理解的是婚紗照這種東西。毫無例外的,每一本我看過的朋友的婚紗照,幾乎沒有一張像本人。更糟糕的是(這或許跟我涵養不足的審美觀有關)—本人總是比照片好看。
友人看過他人的婚紗照後,幾乎總一面倒地誇讚著類似「拍得好美喔」、「照得很帥喔」之類的溢美之詞。沒有認真的問過,不過我真的懷疑:你們真的都這樣想嗎?
相較之下,那些號稱藝術照的全裸入鏡,對我來說,還比較有紀念性哪。
至於那些相親照…天哪,我真難想像,有多少人是被完全不真實的照片被拐到、又承受了多少面對真相的失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