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ikipedia英文版上面,介紹的Bootleg Beatles:「The Bootleg Beatles是一個『模仿Beatles的樂團』。他們自從1980年3月成立以來,已經演出超過4,000場。他們的第一場演出是在Tiverton, Devon, England、一場學生的聚會上。再接連的一些低調的小型演出之後,該樂團到蘇聯進行了一場60天的巡迴演出;接著他們又將舞台拉到了以色列、遠東地區、中東地區及印度。在1984年2月,為了紀念Beatles20年前在美國首次公演,他們也受邀前往美國演出。」
「在英國,他們的成功似乎仍未成型。1990年Bootleg Beatles在Beatles最後的英國巡迴演唱的城市,安排了10場演出。觀眾人數不多,但是都相當熱情,他們也因此預定了明年度的巡迴演出。這樣的舉動帶來了更大的成功,隨著每一年觀眾人數的增加,他們的巡迴演出也越辦越大、場地也越來越大。終於,一場在南安普敦的演出引起了樂團Oasis的注意,讓他們得以協助Britpop band在Earls Court的演出。這同時也讓該樂團擁有了等量齊觀的觀眾群,並且增加了他們的信譽,使他們能夠在第一次的歐洲音樂節慶巡迴之中,跟Rod Stewart、Bon Jovi、David Bowie、The Corrs、Manic Street Preachers跟lggy Pop同台演出。」
等等以上(其實是翻譯的累了…)。
#
其實會去聽28號的那場演唱會,並不是因為Bootleg Beatles這個樂團的成功背景跟歷史故事,只是單純的因為「Beatles」這個名字。就像之前精選Beatles英美兩地所有排行榜第一名樂曲的精選集「1」,輕易的就在世界各國奪下銷售冠軍一樣,Beatles魔力依舊。即使John Lennon早就被槍殺、George Harrison因病去世、還有向來不太受人注意的的Ringo Starr沉默依舊、Paul McCartney的聲勢大不如前,Beatles還是Beatles。
不過,說真的,大概是因為抱著太高的期望,所以那個或許得要真正的Beatles登台演出才能滿足我對於他們音樂的飢渴,無法被滿足。
除了在電視上曾經看過的、片段的Beatles當年的演出以外,在他們解散之後才出生的我,當然不可能有機會目睹現場的演出。於是,只好單純的根據40年前所拍攝的紀錄片,拿來跟當天台上仿真的演出做比較。
Bootleg Beatles也是一樣,四人模仿四人。除了管樂器跟絃樂器各兩人支援以外,基本上就是忠實的呈現出當年Beatles現場演唱的表演。總的來說,他們的模仿的確相當有Beatles的味道。除了模仿Paul McCartney的Andre Barreau的聲音不如本尊厚實以外,觀賞起來還真有種Beatles復活的感受。
但是,壞也就壞在「模仿」上面。Bootleg Beatles為了「複製」Beatles,盡可能的遵守原唱的風格跟唱腔。於是,整場演出變成一種Beatles 3D立體投影的現代MTV。雖然偌大的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現場氣氛還是相當熱絡,但畢竟少了一種令人驚喜的可能性。
幾年曾經聽過另一個樂團來台演唱Beatles的歌曲。忘了叫做什麼名字的樂團,在小的多的場地、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詮釋Beatles的歌。雖然一點都「不像Beatles」,但是,韻味,無窮。
有點覺得可惜了1200元的門票。雖說應該算是一場值得去的演唱會,但似乎不是值得花上1200元的體驗。
算了。對遠道而來的客人,還是保留點尊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