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天,讀完三本小說。其實速度是可以更快一些的,不過,好歹還是要盡點學生的本分嘛。


 


        雖然也沒有真的相當盡責。


 


                #


 


        首先解決的是村上春樹的「東京奇譚集」。按照原先的設想,五篇短篇小說,應該可以以一天一篇的速度,耗上五天才會看完。不過實際上,拿到書的第一天就因為不用上學而從下午就開始讀了起來。等到當天上床睡覺時,五篇小說已經看了三篇半。最後剩下的一篇半,也在隔天上床睡覺之前全部看完。


 


        說起來,我看的並不算快。以「正常閱讀速度」來說,大概只用了引擎的七成馬力。問題在於,這本短篇小說集也不過才183頁,再怎麼樣地「慢慢看」,實在也很難拖到哪裡去。加上故事本身結構單純、敘述簡潔,不需要花上太多腦袋去理解…其實,說起來,這本小說搞不好還真是一本適合睡前唸給大孩子聽的床前書咧。


 


        雖然號稱是「奇譚」,似乎是基於真實的事實而改寫成的小說,不過虛幻的程度還不到脫離想像的地步。某種偶然、某些巧遇、某個可能的機緣造成的光怪陸離…反正不是不能找出看似科學的解釋、命運的奇蹟之類的說法。如果拿來當作茶餘飯後的閑談,大部分的人應該也會「嗯—喔—啊—」的稍微驚嘆一下,當作帶有些許神秘色彩的事實來接受。


 


        不過,唯一的例外是最後一篇的「品川猴」:突然冒出一個會說人話的大猴子,在都市的下水道中生活,以偷取人類的名字為癮…這實在有點太過於超現實了一些吧?


 


        反正是小說嘛。


 


                #


 


        「智利秘密行動」主要是在「移動」跟「等待」中看完的:搭電車移動的時候,還有在學校等上課之前等待的空檔。這本小說比我之前想像的要短的多,主文只有196頁(後面附上簡單的大事年表、書中相關地名的南美洲簡略地圖、還有聖地牙哥市中心略圖)。加上本來就是報導文學小說,讀起來就更快了。


 


        本來以為這本書會大量的直接描寫整個智利軍政府各種殘酷的暴行,不過馬奎斯只是以導演立頓的第一人稱角色,透過他的觀察、回憶以及蒐集到的資訊來反映皮諾契特軍政府的作為與後果。大概是因為我對於人類歷史上的各種暴行已經太過於熟悉,相較之下皮諾契特的舉動只能算是小case而沒啥刺激性。比較有意思的,反而是這個偷溜入境的流放導演東躲西藏下、還要到處拍攝影片的驚險過程。


 


        話說回來,買這本書的目的,本來也就不是要看二流情報員的歷險記—話說自己到底原來期待的是什麼,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幾個月前看到人家的推薦,加上又是馬奎斯主筆,應該不至於失望才對,所以就買了。讀完之後,雖然談不上到「失望」的地步,還是覺得缺了什麼、少了一點。


 


        大概是自己對於「百年孤寂」的那種魔幻寫實印象太過強烈吧?


 


                #


 


        談到Dan Brown的「數位密碼」,我不得不再次抱怨台灣取譯名的方式。這本書的原名本來是「Digital Fortress」,直譯應該是「數位堡壘」—小說裡面也的確是這樣翻譯的。不過,就只是因為讓作者聲名大噪的「達文西密碼」(原名的確是「The Da Vinci Code」)有個「密碼」,書商就硬是要掛上「密碼」兩個字。就像有阿諾的電影就有「魔鬼」兩字一樣荒謬。


 


        我還以為只有電影商人會搞這種沒腦袋的譯名咧。


 


        這本小說是Dan Brown的出道作。先看過了「達文西密碼」之後再回頭來看這本「數位密碼」,感覺上基本的佈局跟筆法差不了太多。即使是主凶的佈線再怎麼理應令讀者意外萬分,先看過「達文西密碼」、有了某種慣性的理解之後,其實很容易就猜的出來。當然,撇開這個小小的缺憾,這本小說其實還是滿好看的。


 


        「數位密碼」描寫的是關於資訊保密方面的故事。雖然在台灣同學會擔任網管,不過我對於如何在網路世界確保自己的資訊安全的了解,並沒有比對達文西的畫作更多一些。不知道如果是專擅資訊保全的業餘藝術專研者,讀起這兩本小說時,會不會更樂在其中?


 


        以上,不涉內容的評論。


 


        回頭繼續趕作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