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三民書局的書架上看到這套小說時,它跟其他科幻類的小說歸類在一起。從第一部的「牛頓加農炮」的書名來看,似乎也很像是一本科幻小說。

        不過,一套充斥著魔法、煉金術、天使、跟一堆現實中不存在的科學的小說,有多少人會把它視為「科幻」?

        但這套小說,呃,從某個角度來看,的確可以當成科幻小說。

              #

        十八世紀初,著名的古典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剛剛在煉金術上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偉大的法國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瀕死的病床上,絕望地吞下了波斯人所貢獻的長生不老藥;美國的開國英傑—班傑明.富蘭克林—在偷看到神奇的、魔法般的科技發明後,立誓要以科技學識創造各種機器、賺取財富⋯

        故事就從這個,與我們所熟知的歷史相當不同的地方開始。

        在這個可以說是平行宇宙的世界中,「科學」與「魔法」之間的分界並不那麼明顯。的確,在那個時代,對於絕大部分未受高深教育的民眾而言,無論是魔法也好、科技也罷,在他們的眼中都是神祕的奇蹟。對「使用者」而言,只要能夠傳輸訊息,用的是魔法運作的魔鏡、還是科技製作的以太傳輸機,又有什麼差別?

        不過,還真是有差別的。

                #

        根據書中索提供的、不充分且雜亂的片段資訊,這個平行宇宙的世界是這樣建立的:

        很久以前,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創造了人類,但其「無限」的存在無法與這個「有限」的世界並存,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上帝為了繼續在這個有限的世界中執行祂的旨意,又創造了「天使」來協助祂。

        不過這些天使很快就脫離了上帝的控制,企圖取得這個「有限」的世界的控制權。無法再度降臨「有限」的世界的上帝,只好改變這個世界的「構成條件」—將「天使」及「人類」兩個物種隔絕在兩個無法相互影響的空間。

        隨著人類智慧與文明的發展,有些天才開始創造出一些能夠影響、干涉天使所存在的領域的科技。天使這邊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域,一方面迂迴的扼殺這些人類天才,一方面也刻意提供「簡便的」魔法效果,讓人類放棄麻煩的科學實驗、僅倚賴天使的助力⋯直到人類將科技技能遺忘,然後天使撒手不管,結果就是文明再次退化。

        但人類越來越多,這些創造科技的天才也越來越多,天使對於人類干涉他們領域的恐懼感越來越高。天使中也分成兩派陣營:一派要要將人類完全消滅,一派則企圖讓人類再次大幅退化。簡單來說,天使給予人類的兩種選擇只有全面死絕—或者,剩下一小搓野人。

        於是,在天使的陰謀策劃下,人類開始自相殘殺。本來無法直接干涉人間事物的天使,也利用人類之中的天才,協助他們發明出能夠跨入人類領域的能力—就像人類干涉他們的領域一樣。

        眼看人類的滅絕迫在眉睫,僅剩下三個關鍵人物能夠阻止天使大軍、給予人類最後的一絲希望⋯

                #

        三個主要的主角,首先出場的是「科學代表」班傑明.富蘭克林。從小就展現過人智慧的他,意外地提供了正在發展號稱「牛頓加農炮」的突破性的關鍵技術,結果導致錯估嚴重性的敵方科學家成功地引導一顆彗星砸下來毀了倫敦、消滅了英國、重創了法國、同時還造成核子冬天的效應。

        抱著愧咎與罪惡感的班傑明,後來成了牛頓的學徒,並在發現了天使的陰謀之後,致力於發展各種反制的科技技術、保衛倖存的人類不受天使的殘害。

        接著出場的是揉合「科學」及「魔法」的代表,愛翠安。她是那個時代極少數對科學有高度興趣的女性,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她修正了班傑明意外提供的關鍵方程式、也間接促成了倫敦百萬人的死亡。

        被迫成為路易十四情婦的愛翠安,在了解天使的陰謀、並且為了拯救倫敦居民的情況下,出手暗殺路易十四未果,又在逃亡途中失去了一隻手。未料此時其中一派天使出手相助,從此愛翠安就有了指揮天使、操縱魔法的能力。

        最後一個出場的主角是印地安人「紅鞋」。他對於科學完全沒有概念,是個印地安部落的巫師。從他的角度出發,用本質相同、說法相異的觀點,提供這場「天使V.S.人類」大戰的另一個解釋。

        能力不斷增長的他,到最後差點就被自己所掌握的能力所吞食,成了天使毀滅人類的最後助力。

                #

        這套書的架構相當龐大,時空設定跟概念的創新也相當有意思,不過當然也不是沒有缺點。

        首先的問題就是架構太大,許多解釋說明又不甚了了。所有的「真相」幾乎都是從「天使」的口中說出來的,但書中的各個角色又不斷強調「天使不足信」,就連天使本身都承認,許多細節他們沒有告訴人類。再加上不同派系的天使又給予不同的說法,搞到最後讀者有點難以確實掌握作者到底想建立的是什麼樣的世界。

        另一個問題是人物太多,但是彼此的交錯又太過頻繁。在第一部「牛頓加農炮」中,還只有班傑明跟愛翠安兩個人,兩條主線。不過從第二部「天使微積分」起,「紅鞋」這個角色開始加入,主線變成三條。場景的切換變得太過頻繁(感覺好像作者可以一天只要專注寫一個角色的一章就好了—這倒是個不錯的創作方式)。

        此外,這套小說雖然分成四本,不過基本上還是一口氣看完四本會比較順暢。前三本結束的地方都讓讀者有種「啊?這樣就沒了?」的錯愕感。前兩部的「牛頓加農炮」停在彗星摧毀倫敦的時間點、「天使微積分」以牛頓的死作結,都還算合理(不過收尾的部分仍嫌薄弱);「混沌帝國」到最後一部「上帝之影」則根本可以看成同一本書,彷彿僅僅因為出版商認為太厚才裁成兩本出版。

        話說回來,扣除這些缺點,我給這套小說的評價還不差(要挑剔還有得挑,不過哪本小說沒得挑剔的?)。對於「迷信」這個詞彙—無論是對「科學」還是「魔法」—這套書給了讀者一個明確的印象。此外,如果給小學生讀的話,他們應該可以了解,為何所謂「實驗精神」如此重要吧。

        嗯,前提是,小學生要能看得懂這套書亂七八糟的解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