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命中註定的邂逅,是否會像亞當夏娃一樣、像伏羲和女媧一樣、像困在諾亞方舟上的雌雄生物一樣,沒有任何猶疑餘地的其他選擇呢?

        如果是的話,無論與多少人相遇而產生的可能性,就只是生命中單純的裝飾罷了。

                #

        上週日,公司在淡水辦了場聯誼活動。

        話說這個計畫的發想者是我老闆、啟動者是小弟本人,不過後來實際的規劃執行,則交給另一個新進的同事。從我一開始只想單純的找個優雅安靜的餐廳、聚集一些單身的男女同事吃吃飯聊聊天就打發過去,到後來同事修正成把整隊人馬拉到淡水、進行接近八個小時的活動—顯見,我實在沒啥辦活動(特別是聯誼?)的細胞。

        為了補足原先預定的參與人數,原先侷限於公司內部的報名資格,後來擴大開放給在台灣的各個關係企業同仁。加上一些工作人員,好不容易才算湊齊了人頭。

        跟我熟識的人都知道,我對於聯誼活動,向來抱著一種極為矛盾的心態:我對於世界上存在著一見鍾情的奇蹟,有絕對的確信跟信仰;但另一方面,我個人的理智又對於這種瞬間美好印象可能隱藏的陷阱,戒慎恐懼、懷抱遲疑。

        不過,反正,如果是辦給其他人享受的話,那這種苦惱的矛盾,就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了吧?

                #

        有時候看這種聯誼活動的參與者,會有一種奇妙的疑問。

        人是外表取向的生物,至少,多少都是。因此我一直都覺得,帥哥美女單身的機率理論上要比平均值低得多。不過光看這次的聯誼活動的參與者,至少八九成的單身女性都擁有不俗的外貌(男性我就不說了,我不知道如何評判同性外表的高下⋯)。「她們為何沒有男友?」大哉問。

        至少,應該不需要再透過這種活動,增加背後吊靴鬼的隊伍長度吧?

        雖然同樣身為單身的半個參與者,但同時也是半個工作人員的我,不得不抱著全職工作人員的心態、像個丘比特一樣忙碌的飛來飛去。結果到底整個活動下來,誰與誰之間是否磨出了火花、飄蕩起曖昧的情愫,完全沒有觀察到。

        還是那種質疑:八個小時的團體行動,能夠認識一個人到什麼地步?

        足夠對他/她產生好感嘛?

        活動結束後,陸陸續續開始跟活動參與者蒐集回來的照片中,也許看得出某種「跡象」。

        相機的鏡頭停留在某人身上的時間特別多、身影佔據了記憶卡最多的空間的那個某人,是否能解釋為按下快門者的潛意識呢?

        我很想坦率地詢問他們/她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