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午接近十點,抵達羅浮宮地下停車場。


 


        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始建於12世紀,曾作為法國王室的皇宮,也曾作為法蘭西學術院的所在。雖然歷代法國國王都有收集藝術品的習慣,但直到法國大革命期間,羅浮宮才開始正式成為博物館。


 


        目前所看到的羅浮宮整體建築群,是在拿破崙三世的手中完成;廣場前著名的玻璃金字塔,則是在1989年的大整修後重新開放時正式公開。目前收藏文物約有40萬件(同樣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數量則約65萬件),展品包含古代東方文物、古代埃及文物、古代希臘文物、古羅馬文物、伊斯蘭藝術文物、以及各種自文藝復興時期起創作的繪畫、雕刻及工藝品等。


 


        當然,其收藏品中最著名的,還是「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以及「蒙娜麗莎(La Gioconda)」。


 


                #


 


        跟之前在奧塞美術館一樣,我們這次的羅浮宮之旅也請了同一個導覽幫我們帶路兼解說—不過我也一樣很快就開始自由行動。一來是因為時間本來就不夠多(算起來還不到兩個小時,雖然說本來就肯定不可能看完全部展品,不過真的有點短),二來依舊是對於每次三十個人擠在同一個作品前面等著拍照有點不耐。


 


        總之,先往內部前進。


 


        羅浮宮博物館整個建築群共有四層(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三大館(DenonSullyRichelieu),「勝利女神」以及「蒙娜麗莎」都在Denon館的二樓、「維納斯」則在Sully館的一樓。大概是因為前兩項收藏都在Denon館,所以導覽選擇帶我們由此館入內、開始參觀。


 


        之前看過的電影「巴黎初體驗(The Dreamers)」裡面有一幕男女主角們模仿另一部電影「法外之徒(Bande A Parte)」,試圖在943秒內跑過羅浮宮一些著名展品的場景,讓我有種「嗯,或許羅浮宮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大」的錯覺。不過,當然,我不可能在羅浮宮奔跑(又不是電影清場,光是要擠過人潮就不止十分鐘了),而且羅浮宮每個館之間的連結也有點複雜,害我花了不少時間找路…。


 


        為了提高效率,我先從Denon館出發、穿過Sully館,然後抵達Richelieu館,從導覽手冊上看起來頗有趣的「騎蝸牛的侏儒(Gnome with a Snail)」開始看起,然後回頭往Denon館前進。


 


        雖然擺脫了其他的團員,不過我還是順道「路過」了「蒙娜麗莎」跟「勝利女神」—說是「路過」,是因為這兩項展品前面的人潮實在太多,幾乎沒有辦法靠近好好欣賞。所以我只是遠遠的拍了幾張類似「到此一遊」的照片、勉強擠到前面看看這些舉世知名的展品,然後就繼續前進。


 


        至於「維納斯」嘛,則是在回頭的路上才去找來看的(為了找她,我迷路了大概15分鐘)。不知為何,「維納斯」前面圍觀的人群就少的多。奇怪比起「勝利女神」,「維納斯」至少還多了一個頭,卻反而比較不吸引人?


 


        就我個人的觀察跟體驗,Denon館或許是因為展品的知名度較高(另一個我一眼就認出來的,是Denon館一樓入口不遠處的、米開朗基羅的「垂死的奴隸」),又可以順道前往參觀位於Sully館的「維納斯」雕像,所以遊客的人數也最多。Sully館的人感覺就只剩下三分之二甚至一半,而走到Richelieu館時,還常有某個廳房內只有我一個人的悽涼情況。


 


        也可能是因為我沒有走到那些,有更受歡迎的展品的樓層吧?


 


                #


 


        在約定的時間於大廳集合後,先在倒玻璃金字塔下拍了一些照,然後又走回地面上拍拍羅浮宮的遠景(這中間我還特地走到玻璃金字塔的所在的地面廣場上,從透明玻璃往下探找集合地點)。接近一點鐘,前往餐廳用餐—本次唯一由旅行社安排的西餐。


 


        這個在行程表上號稱「田螺餐」的餐點,其實除了開頭的六個烤田螺以外,其實也就是普通的麵包、牛排(也可以選擇鮭魚、羊肉、雞肉或豬肉)配上炸薯條,以及不怎麼樣的甜點蘋果派。喔—對了,還有紅酒(可是我又不喜歡喝酒…)。


 


        幸好我本來就沒啥特別期望,否則應該會相當失望。


 


        倒不是說人到法國,就非得要吃些什麼當地的美食。像是韃靼牛肉(生牛肉剁碎後沾醬汁)或是生蠔這種「生鮮食品」,雖然很道地,我也一點都不想品嘗。只是總覺得,來到法國吃的卻盡是中餐—或者是這種不怎麼驚喜的西式餐點—還是覺得難免失落。


 


        也罷,就像一開始自己說過的:反正行程上就是這樣寫的,雖不滿意,但也已經接受。碎碎唸,一下就好。


 


                #


 


        中餐飯後,由餐廳步行前往著名的拉法葉百貨公司(Galeries Lafayette)—採購行程。


 


        本來有幾個朋友要託我幫她們購買名牌包包,不過幸好後來她們都打了退堂鼓。所以我基本上也樂得無事一身輕—不過這也讓我這天下午有點茫然不知所措。


 


        我一個人先走到了六樓賣書跟禮品的地方,一方面想看看有什麼書可以打發時間,一方面也想看看有沒有一些紀念品可以購買。結果繞了半天,法文書看不懂就算了,英文書也沒幾本覺得有興趣的,到最後只能拿起那僅有一兩本的、中文的旅遊介紹書(奇怪這裡怎麼有這種東西)來翻閱。


 


        至於禮品的部分,要嘛就是貴的離譜(想買把實用的摺疊傘當紀念禮品,可是我實在買不下一把將近1000元台幣的小傘)、要嘛就是俗氣的可怕(各式各樣巴黎鐵塔造型的、你想得出來的各種文具或小工具)。最後只買了一包看起來盒子還滿有風格的巧克力,然後就此作罷。


 


        不知道要買什麼之後,先到百貨公司的頂樓去晃了晃、拍了幾張遠眺巴黎市景的照片,然後下樓花了點時間逛逛兒童玩具部門(天真無邪的玩具其實還滿有娛樂性的),最後還是很快的回到了一樓退稅手續辦理的集合處。


 


        幸好,後來在那邊等到了幾個其他的團員—真正很努力在逛街買東西的團員—於是我就厚臉皮的跟著她們逛街、順便幫忙提東西,好消磨接下來的shopping hour


 


        在集合時間之前,好不容易她們要買的東西、該辦的退稅手續都搞定了之後,大家一起在附近的咖啡廳喝杯咖啡—這時候,巴黎跟法國鄉村的物價差異就顯現出來了:同樣是Café Crème,沒記錯的畫,在之前的奧維不過才2.3歐元,在這裡卻要3.8塊—而且比較難喝。再者,為了體驗「坐在巴黎街頭喝咖啡」的感受,而坐在路邊的我們,不得不同時聆聽下班車潮的引擎聲、呼吸著嗆鼻的煙味(在巴黎,路上抽煙的人口感覺比美國還要多得多)。


 


        真是好個享受。


 


        算了,下次再有機會去巴黎,咖啡這種東西,還是坐在店內無煙無塵無噪音的地方享用,會比較溫馨一點。


 


                #


 


        這一天的晚餐本來是要「自理」的,當時其實也可以在咖啡廳的餐廳同時用餐,不過那一刻實在沒啥胃口,所以決定跟別人拿包泡麵當晚餐(還可以配上我刻意帶去的口糧)。


 


        聽說第一個晚上還免費提供熱水的飯店櫃檯,不知為何突然又變成要跟我們收費了。多虧了提供泡麵的好心人士同時提供大鐵杯一枚—可以裝了水放在房間內的電磁爐上加熱—我才能在自己的房內煮開水、泡上一包統一肉燥麵來充飢。


 


        還來不及好好為此當面道謝,但感銘於心、此生難忘。


 


        飽足之後,帶著當時還不知道護照在何處的忐忑心情,上床睡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