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能不能生小孩」,或者「要不要生小孩」,會是決定男女能否結合、婚姻是否完美的必要因素之一嗎?


 


        最近在看日劇「平凡奇蹟」的時候,常常會思索這個問題。


 


        很久以前,我是說,大概是十幾二十出頭的時候,會覺得以後自己沒有孩子也無妨,相當無所謂。那個時候,每當有人問我,「你不是獨子嗎?不生小孩的話,你父親或許不會答應吧?」我就會反駁著說,「傳宗接代,什麼時候變成一種義務了?」


 


        而到了現在這個年紀,雖然沒說非得要有小孩不可,不過那種「生養小孩真麻煩,還是不要比較好」的心態,漸漸消失。


 


        科學家說,凡生物都有延續物種存活的自然慾望。雖然自己對遺傳生物學一竅不通,但,或許這是基於某種本能吧?會隨著心智肉體的成熟,越來越強烈。所以,才會讓年歲漸長的自己,有了不一樣的心態。


 


                #


 


        有時候我會猜想,是否在所有我們已知的生物中,人類的性愛給肉體帶來的歡樂,是其他物種無法相提並論的呢?


 


        正因為生產養育小孩的過程是如此的辛苦,若沒有性愛歡娛的強烈誘因,也許大部分的人根本就不會想生小孩吧?或許,在這世界上,越能感受到這種肉體快感的生物,其所需為後代付出的代價跟辛勞,也會同等的增加吧?


 


        這麼一想,其實神明也還滿公平的。


 


        只是,無論那短暫的歡娛多麼令人沉迷,生養小孩這件事情的辛勞,仍舊不會因此減損一分一毫。


 


        比較現實的考量中,養一個小孩是相當花錢的(當然,也有比較不花錢的養育方法)。尤其在目前這個,似乎大家總覺得連自己都養不起的時代裡,「養不起」或者「很難好好的養起」一個小孩,已經逐漸從藉口,變成光明正大的理由。


 


        偶爾也會稍微幻想一下:如果以後自己跟誰結了婚,想要生個孩子,我們到底要有怎麼樣的經濟基礎,才能夠負擔起教養孩子的費用呢?


 


        老實說,實在想不太出來。因為首先,我就對於那個可能的小孩出生的時代,整個世界的經濟狀況會是如何,一點都沒有頭緒。再者,教養一個孩子的方式實在有太多選擇,但是這些選擇都不會、也不應該是我自己一個人能做出的決定。於是,送入私立幼稚園、或者公立幼稚園—或者根本不讓小孩去上幼稚園,單單這幾個選項就已經有花費上的巨大差異,更別提接下來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等等的無盡選擇了。


 


        而未來的我,又能有多少收入?我的另一半又有多少收入?我們彼此的父母,又是否能夠在經濟上或其他方面提供協助?這些那些的變數,都讓這個計算式的解答有著難以測度的多重解答。越想越頭痛。


 


        也許,到頭來,終究只剩下「想要個孩子」或「不想要個孩子」的單純抉擇吧?


 


                #


 


        「為什麼會想要有個孩子?」或許這個問題,才是我真正應該要去解答的。但偏偏,我覺得這個才是最難有解答的問題。


 


        是因為大家都有,所以自己也應該要有的那種,莫名其妙的同儕壓力嗎?是因為覺得如果沒有小孩,會對不起自己父母寄望傳宗接代的渴求嗎?是因為自己在已經走了一大段的人生路上,已經無法重新選擇的那些、曾經更渴望而被迫放棄的目標,而期望有個誰能夠延續自己的夢想嗎?


 


        或者只是因為,有一種連自己也解釋不來的,根植於基因中的需求要被滿足呢?


 


        我還是想不出答案。


 


        也許到頭來,每一種想得到的解答,都會是一部分的理由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