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之前失聯許久又重新聯絡上的朋友,在收了好一陣子我轉寄的一些文章之後,突然跟我說,「想不到你還挺偏綠的。」
我第一個反應是否認,第二個反應是疑惑。後來想想,大概也猜的出原因:因為最近寄送的一些、關於政治評論的文章,批評執政當局的明顯偏多。
一直以來,我都叫這種狀況作「切片式觀察」。什麼叫做切片式觀察呢?最簡單而顯著的例子,就是去年之前的八年—也就是民進黨執政的那八年間—每每我寄送類似的政治評論、或者發表相似的批評文章時,就會有人跳出來指著我說,「原來你是偏藍的。」等到現在民進黨下臺、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同樣是批評無能的政府的我,在不明就裡的友人眼中,又變成偏綠的一份子了。
搞不好還有那些跟我不是那麼熟、也沒啥交情的人,會以為我只是個沒有立場的牆頭草罷了呢。
#
其實,民主國家,批評執政當局實在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管他在台上的是哪個政黨。只要握有權力、掌握行政權,那群團體就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面對及接受所有不滿的批評。再退一萬步,不管批評的人是偏藍偏綠還是偏彩虹,只要他們批評的是事實,那執政者除了低頭道歉然後趕緊改正以外,連回嘴的資格都沒有。
既然如此,說到底,即使我偏藍或偏綠,又怎樣?
我相信,面對這些,自己從未作過情緒性的反應、或者毫無理性的人身攻擊。
問題的關鍵在於,覺得自己真是個政治立場相當中立的傢伙。忘記確切數字,不過印象中被定義成這樣的「客觀理性中間選民」,在全台灣只有6%。所以,如果我自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那無論何時、不管站在什麼立場,我永遠都會是少數、總是會得罪另外一大票的人。
當開始注意到這種風險性時,也曾很認真的想辦法在寄發或分享這類的文章時,盡量把「可能看起來像是藍色」跟「可能看起來像是綠色」的兩方觀點同時並呈。但,我發現,這,很難,其難無比。於是到後來也就抱著「算了隨便啦被誤會也無妨」的態度,直接看到什麼我覺得合理合邏輯的理性批判就寄給大家。
只因為我知道,某些我寄送的對象是…稍微、有點偏激的。於是,被誤會,也就在所難免。
當然,這世界上誰沒有偏激的成分?即使我盡力客觀、努力中立,有時候還是很難避免對某些人直覺性的喜愛或討厭。只是,個人對個人的好惡,並不能、也不該影響到我們對公共事務的判斷立場。我是有可能因為學養不足、見識不夠等因素,而被某些政治人物的胡言亂語所迷惑,但我想我還是個,只要有理性的分析跟解釋、隨時都能夠修正自己的偏差的傢伙。
這或許有點自大(其實應該是很自大吧),但我希望我的朋友都能夠這樣:就算有立場、有偏向,也都不要緊,但是面對需要作出可能影響公眾利益決斷的時候,都能撇開自己的個人好惡,作出理性客觀的選擇與批評。
再說一次,我不偏藍、也不偏綠。如果真有偏什麼的話,我寧願我偏激—對理性客觀偏激。
就像Star Trek裡面,服膺邏輯的Vulcan人所說的:「征服你的偏見,否則你會被偏見所征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