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陣子讀的「阿基米德寶典~失落的羊皮書」之後,另一本追蹤古代著名著作的科普讀物。不過,跟學術含量較高的「阿基米德寶典」相比,這本「追蹤哥白尼」好讀多了。不過,好讀是一回事,是不是很好看,見仁見智。
之前好像沒有寫「阿基米德寶典」的讀後心得,除了這本書充滿了太多數學定理與證明以外,基本上就是舊書修復過程的詳細解說:這本阿基米德手抄的古書,因為古代紙張珍貴,後人(對我們來說也是古人)就將這本羊皮書上的字跡刮除後、重新書寫上新的內容。而透過現代的技術,我們得以重現阿基米德的著作,並且了解到他超時代的天才。
不過我讀的很辛苦—從古代羊皮書上面,讀取阿基米德當年的著作,從而顛覆現代科學史進程的認知…很有意思,真的。不過我畢竟對於數學這東西有著天生的反感,即使是這樣的書,還是很難入口、吞得難過。
這本「追蹤哥白尼」就有趣的多了。大家都知道,哥白尼最著名的著作「天體運行論六講」(簡稱「運行論」)直到他死前,才印刷出版、送到他手上。其實,這本扭轉「天動說」理論、開啟「日心說」濫觴的四百頁巨著,對一般的現代讀者來說,要比阿基米德的那本更深奧。畢竟我們小學國中高中都學過一些基礎的圖形面積計算方式,要理解阿基米德那本書,難度沒那麼高;但哥白尼的「運行論」除了最開頭提及「日心說」的原理還比較簡單易懂外,後面95%的內容都是平面與球面的天文學導論、冗長的星表、繁雜的天體運行計算與觀察數據等。
於是,有些研究科學史的專家,就聲稱這是一本「很重要,但是幾乎沒有人讀過」的巨著。但是作者某天在某個地方看到了某本「運行論」,發現上面滿滿的都是讀者認真的註記後,他開始懷疑:難道這本書真的沒幾個人讀過嗎?接著,就憑藉著這樣的好奇心與熱情,作者花了超過三十年,在全世界各地調查所有他能找到的「運行論」,並且追蹤所有擁有過這些書的讀者。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倒不在於拼命解釋「運行論」裡面的內容。跟阿基米德不一樣,哥白尼的這本書其實也只有「日心論」這個觀點顛覆當時的科學關,他的計算方式與誤差程度基本上並沒有比「地心論」高明。作者沒有花太多時間跟文筆在解釋天文學上面,反而是專注在讀過這些「運行論」的人是哪些。他發現這本書不但不是「沒幾個人讀」,讀過的人還不少、而且幾乎都是知名人物。在追尋的過程中,作者就將焦點放在這些人身上:他們對這本書有什麼反應、他們跟哥白尼之間的關係、還有他們之間的互動。
另一個有趣的部分在於這本書的「價值」引起的問題—當然不是學術價值,而是「售價」。初版跟二版加起來,當時大概印了將近一千本的「運行論」,現存且經作者檢視過編成清單的,大約六百本。其中不乏因破損不堪而只值幾千塊美金的次級品,但保存良好、加上知名讀者註記的版本,在拍賣場上的售價可以達到上百萬美金。這當然就引起不少雅賊的覬覦,千方百計的想把這些古書從圖書館或博物館中偷出來賣。而作者則因為對這本書的了解,意外的多次受邀成為拍賣場鑑別書籍出處的鑑識專家。
話說回來,這種研究科學史的書籍,雖然有趣,不過實際上對於科學的幫助不大。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倒是頗有意思:人與人的互動,科學與宗教觀點的衝突,或者是因此而產生的利益糾葛等,被這樣一本書串成一個一個的精采故事。對哥白尼有興趣的人,必定要讀讀這本書。至於向我這種庸俗之輩嘛,看過就算,頂多當成資料用書吧。
有了阿基米德跟哥白尼的經驗後,看來我以後應該是不會再買類似的書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