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是一種脫胎自芭蕾舞的舞蹈。它沒有芭蕾舞的華麗服飾和刻板的技巧,但另一方面也比較芭蕾舞更難於理解。現代舞往往搭配現代戲劇形式,變成一種新的舞劇,或是簡化為小型的獨舞,雙人舞形式。」
~ 「現代舞」from Wikipedia ~
#
去看了「拉芳‧LAFA」現代舞團在新舞台演出的《37 Arts》。老實說,要不是因為是朋友邀約,我自己大概是不會去看的。不去看的原因,很單純:怕自己看不懂。話說回來,如果不去試著看看,怎麼會知道自己看得懂、還是看不懂呢?
於是,就去看了。
然後,果然,不能算懂。
其實在「Yahoo!奇摩知識+」上,有看到這麼一段話:「一提起現代舞,大多數人會搖頭,要麼因為沒看過、要麼認為看不懂,我們要為現代舞諸如一種新的認識概念。首先,現代舞應該是一種視為藝術,只是相對於其他舞蹈形式來說,它更注重於藝術家內心的感覺,並通過形體充分展現出來。欣賞現代舞不應去強調是不是看懂,是不是表達什麼主題或者能不能接受教育,而應欣賞它通過形體所表達出來的美以及給你帶來的那瞬間的感受。就象欣賞交響樂、爵士樂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叫聽懂,什麼叫沒聽懂,而是看音樂本身是否給你帶來美感和遐想。」
好吧,話雖如此,我覺得編舞者花了那麼大的力氣與精神,編排出連我這種外行人都看得出的、環環相扣的情節,一定有某種企圖傳達的精神與意涵吧?不管別人怎麼說(或者是安慰),就算要承認自己藝術細胞的貧乏與孱弱,不懂、就是真的不懂。
#
這次的演出總共分為三段:「雙人舞」、「單人房」跟「37 Arts」。總共演出的舞者不過五個人,而舞團的靈魂人物許芳宜則是幾乎從頭跳到尾。
第一段的「雙人舞」,我還在苦思要怎麼看懂舞蹈的意涵中掙扎著,以致於只能單純地注意到舞者的肢體動作;不過等到第二段「單人房」的布幕拉開、我已經乾脆地放棄動腦思考的欣賞方式時,反而比較能夠專注的欣賞許芳宜的舞姿。
第三段的「37 Arts」是整個表演中最多人共演的一段。前面二分之一是以詼諧的手法,逗弄得觀眾哈哈大笑,同時也紓解了前兩幕給人較為緊繃的氣氛與感受;後半段則又恢復到前面那種掙扎與束縛感沉重的表演,甚至更過之而無不及。巨大的反差,與突如其來的收尾。
落幕。
其實我還真不知道要怎麼描寫現代舞。
#
新舞台的空間不大,衝著許芳宜而來的觀眾將接近一千人的觀眾席填得滿滿的,大廳入口處的祝賀花圈也大排長龍。「台灣真的有這麼多觀眾理解現代舞嗎?」我不禁有這樣的疑惑。也許,藝術的敏銳感是需要培養的。如我這般駑鈍的人,應該要多看幾次這樣的表演(甚至是親自體驗一下怎麼樣跳舞?),才能稍微接近、理解這樣的藝術表演方式吧?
就像昨天的觀眾群一樣。
許宜芳在舞蹈界的名聲頗為響亮,這方面的資料就不多寫了。上網,隨便都查的到一堆。
#
附記:新舞台1F的坡度好像太緩了些,雖然空間不大,但是坐在第八排的我,還是會被前面的大頭鬼擋住視線—偏偏現代舞的地板動作又很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