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Albert Arnold Gore Jr.)跟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傳出的時候,我很困惑、或者不如說困擾。環保議題跟和平有什麼關聯?高爾跟IPCC為和平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嗎?
上網查了一下,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的對象應該是「the person who shall have done the most or the best work for fraternity between the nations, for the abolition or reduction of standing armies and for the holding and promotion of peace congresses(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第一屆的諾貝爾和平獎(1901年)是頒給了紅十字會的創辦人Jean Henri Dunant,以及國際和平聯盟的創始人Frédéric Passy。正如所有類似的國際組織一樣無力,國際和平聯盟也沒有發揮太大效用,但是紅十字會卻在1917、1944跟1963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紅十字會的七項基本原則是: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性跟普遍性。雖然紅十字會建立的宗旨並沒有時間上的限定,但由於其特殊地位,該組織最顯眼的存在總是在戰場之上。很明顯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中間,除了1917年給了紅十字會以外,年年從缺;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之間,也只有1944年紅十字會獲獎、1945年給了美國國務卿Cordell Hull(促成聯合國建立—依舊是個無力的國際組織),其他也是年年從缺。
撇開紅十字會不看,其他的獲獎人基本上性質大同小異:國際和平組織的創辦或促成者、戰爭調停者、人權領袖或者宗教領袖、單兵作戰的慈善推廣者、人道組織本身等等…。越是戰亂、越是貧窮…或者越是有力的國度,產生獲獎者的機率越高。很妙,不過這就是和平獎的本質—正因為迫切的和平,所以才要頒獎表揚。
其實這種標準相當弔詭。舉例來說,1975年獲獎的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蘇聯的氫彈之父,獲獎的原因是因為他是個人權運動家、支持蘇聯的改革。如果,我是說如果,要是冷戰當時美蘇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並且動用了氫彈攻擊對方,那這個恐怖武器的製造者還能獲獎嗎?再者,1994年獲獎的阿拉法特,其所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成立初期還堅持「革命暴力是解放家園的唯一手段」的宗旨。因為阿拉法特簽署了一份後來毫無作用的奧斯陸協定,於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青睞—不知道那些被巴解殺死的人,又會作何感想?
和平,當然很好,棒透了。但是有時候、對有些人而言,和平是最糟糕的選項。在許多極端的狀況下,追求和平的企圖往往只會失去和平的機會,到頭來,戰爭反而會變成唯一的希望。諾貝爾生前念茲在茲最重視的就是和平獎,偏偏這卻是個最難符合人心跟人性的獎項。物理、化學、醫學的成就,都是可以衡量擬定、流傳萬世的。但和平不是。所以國際聯盟鄉愿害死一堆人、羅加諾公約成了納粹擴張的絆腳石、聯合國難民署依舊有救不完的難民、加爾各答仍有超過500萬的貧民在生活中掙扎…。
喔,對了,還有高爾自己,也還在過很不環保的生活。
#
當然,即使物價飆漲、政黨惡鬥、生活品質下降,住在台灣的我跟世界上數千萬個每天都在悲慘的飢餓、戰亂、強暴、屠殺的威脅中苟延殘喘的人相比,世界已經夠和平的了。不像我這麼冷淡,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在關心他們,我還能囉唆些什麼?也並非每個國家都像台灣一樣,大部分的人都只會關注藝人的八卦、股市的漲跌、統獨的廢話。
Give peace a chanc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