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總是站在大砲比較多的那一邊。」
~拿破崙 ~
@
最近跟一個年紀比較小的同學,對於事物是否有都有所謂的「對」跟「錯」、「是」與「非」,有過小小的爭論。她覺得事情基本上都有能夠判斷的是與非,而我則覺得除了感性上的喜惡之外、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存在。
又一次,覺得自己真的是年紀大了。曾經,我也認為世界上有著一種絕對的標準,可以讓我對事情的對錯做出明確的判斷—即使這樣的判斷可能跟其他人都不一樣,也好。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發現這樣的劃分變的越來越困難、越來越模糊。最主要的原因是:許多自己曾經抱著百分之百的信心去做的「正確」,當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卻發現那是個天大的「錯誤」。次數多了之後,我就只能選擇「不後悔」而已,也只能這樣才能夠說服自己、繼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就像一夫一妻制度,在世界上許多的國家的歷史之中成為「正確」的事,也不過是歷史的近期。如果以人類這個物種的角度來看,一男配上一女相守到終,更沒有所謂的正確性可言。而我們現在把「專一」、「守貞」、「從一而終」等等的概念當做正確的…甚至只是「比較正確」的態度,誰知道又能夠延續幾個世代呢?
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夠體察到週遭微小的對與錯:是不是應該作弊、能不能偷錢、該不該說謊、要不要殺人…。我們常常以為這些細小的罪惡正是讓世界崩壞的病源體。實際上呢?
讓這個世界面臨危機、讓人類的存續出現問題的,是那些吸毒的年輕人嗎?是加入幫派的混混嗎?是闖空門的慣竊嗎?是放蕩的性關係嗎?是滿嘴髒話成天翹課的壞學生嗎?是無知又卑劣的下三濫對於社區造成的困擾嗎?當然不是。讓這個世界動盪不安的,往往都是那些名校畢業、渾身才藝、多學專精、高人一等的天縱英才。
而看看社會大眾都是怎麼看待他們的行為的。
就像拿破崙說的,上帝總是站在大砲比較多的那一邊,領導者的權力跟他們的能力往往可以決定當代的是與非。人哪,並沒有我們自己想像的那麼聰明睿智。我常常說,「小眾還有高明的可能,大眾總是無可救藥的愚蠢」,再者,人的短視近利跟那些自己都不容易體察到的欲望,往往會在公共領域裡面形成一股潮流。這種潮流會變成習慣,進而成為教育體系傳承的一部分。而,我們,都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
人一旦活到了某種年紀之後,就會無可避免的經歷一些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痛苦。如果能夠巧遇身懷同樣感傷的人,當然很好,不過無論有沒有,人都會因此而發展出基於這些經歷而形成的是非觀念。然後,這些是非觀念又會跟我們所謂的「世俗觀念」交相混雜,也許融合為一、也許彼此衝突。年紀越大,像這樣的矛盾也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深、越來越大。只有那些最幸福、最幸運、或者最堅定的人,才能夠一直保有某種澄澈的心,深信自己的價值觀,直到永遠。
但我並不是這樣的人哪。
也許有時候太過於寬容、有時候太過於優柔寡斷,不過我還是儘可能地想去諒解別人跟自己不同的是非觀。我不是拿破崙,身後也沒有成排成列的大砲。直到哪天我非得決定別人的生死之前,我想跟上帝保持某種距離。
這也是我以為的「正確」。
暫時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