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年半前一直未曾全部寫完的、「大崩壞」一書的讀後心得,在這次看到海地的大地震之後,突然想起。這本書的第十一章「一屋二家:多明尼加與海地」,討論的正是伊斯巴紐拉島(Hispaniola,意為「小西班牙」)—即多明尼加與海地兩國所在的島嶼—的環境狀況。


 


        當初在這本書的寫讀後心得時,直接跳過了這一篇章。我想當初如此決定的主要原因,一來是因為該書能討論的東西、可以有的感想實在太多,二來是因為對於這個島嶼、以及這兩個國家的認識實在不多。老實說,雖然我們的邦交國已經少的可憐,在大地震消息傳出時,我甚至還不確定我們跟海地現在到底有沒有邦交。


 


        遙遠的、陌生的,幾乎沒有被自己關心過的一個地方。


 


        這次幾乎就發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旁的、芮氏規模7.0的地震,死傷人數至今(已過三天)仍無法獲得粗略的估算。太子港幾乎全毀,原本就不甚便利的交通也完全癱瘓,使得大部分的救援物資及救援人員都無法進入災區;原本就效率低落、腐敗無能的當地政府,也在高層官員幾乎全體失蹤、機關設備遭到摧毀的情形下,使該國陷入實質上的無政府狀態。災後的搶劫暴亂橫行也就罷了,早已對未來失去希望的人民更自暴自棄地以屍體作為路障、阻擋救援物資進入。


 


        簡直就像一個窮困以極的潦倒漢突然被車撞倒,乾脆賴在地上,拒絕讓人將他送醫救治。


 


        完全絕望,也不想再抱希望的國度。


 


                #


 


        在伊斯巴紐拉島上,多明尼加與海地隔著192公里的邊界,各據該島的東西半部。從空中望去,會發現此邊界的兩側差異甚大:往東眺望,一大片翠綠的植披覆蓋其上,但轉頭看看西側,卻是一片光禿禿的黃土。最初,當然,就像所有未開發的熱帶島嶼一樣,整個伊斯巴紐拉島都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如今,多明尼加的森林覆蓋率接近三成,但海地只有1%


 


        當然,多明尼加同樣有濫墾濫伐、環境破壞、水土流失的嚴重問題,但海地濫墾的情況要比他的鄰國嚴重太多。不但森林覆蓋率有差,兩國的經濟表現也差異甚大。雖然兩國都算是窮國,但海地不但是美洲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面積不到該島的三分之一,人口卻佔全島的三分之二),也是最落後的國家(甚至是非洲以外最窮的國家)。過高的人口成長率,加上過於落後的政經發展,使得海地的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等疾病的罹患率,同樣高居美洲第一。


 


        在市場經濟毫無發展的情況下,海地的出口品只有少數的咖啡跟蔗糖。自由貿易區內,只有兩萬名的勞工以及成衣和其他出口商品製造,換取微薄的工資。反之,毒品走私反而是主要的經濟活動,讓海地成為重要的毒品轉運站,使哥倫比亞出產的毒品自此運入美國。詢問大部分曾經造訪這裡的旅客,「這個國家有沒有希望?」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告訴你:這是個絕望的國度。


 


        另一邊的多明尼加,雖然一樣貧窮落後,但相較於海地實在好的太多。該國平均收入是海地的五倍,人口密度及成長率也都比海地來的低。近四十年來,多明尼加的政治雖然腐敗,但至少還是個沒有軍事政變的民主政體。除此之外,多明尼加相較之下經濟蓬勃、工業帶來外匯收益、礦產豐富、自由貿易區有超過二十萬工人、擁有多樣出口農產品(多明尼加為世界第三大酪梨出口國)、觀光業也發展的不錯…。簡而言之,就算遠遠落後於世界上其他已開發國家,多明尼加仍然是個充滿希望跟可能性的國度。


 


        其實,海地過去要比她的鄰國更富有、更強大,甚至曾在19世紀多次入侵多明尼加、統治全島達22年。為何今日同於一座島嶼上的兩國,發展差異會如此之大呢?


 


                #


 


        話說從頭。


 


        當哥倫布發現伊斯巴紐拉島後,西班牙人便開始奴役島上為數約五十萬的印第安原住民。在歐亞大陸的新疾病、跟西班牙人的壓榨下,哥倫布登岸的27年後,島上的居民已經銳減至一萬一千人,該年爆發的天花疫情又奪去了大約八千人的生命。在當地奴工不足的情況下,西班牙人不得不開始由非洲運補黑奴作為補充。


 


        不過當西班牙人發現美洲大陸上有更多人口稠密的印第安社會後,大老遠從非洲進口黑奴的誘因也跟著降低;加上美洲大陸上更豐厚的礦產資源,西班牙人很快就把資源跟精力漸漸移出伊斯巴紐拉島。此外,其他殖民國家的崛起、以及西班牙勢力的衰退,也影響了伊斯巴紐拉島的發展。


 


        到了十八世紀,正在崛起的法國人在伊斯巴紐拉島西部建立起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甘蔗園、以出產蔗糖為主要經貿主力,將位於東半部的西班牙殖民地遠遠拋在後頭。從此,伊斯巴紐拉島的東西半部開始分道揚鑣:西班牙在東半部(即今日多明尼加地區)的殖民地人口稀少(奴隸約三萬人)、經濟規模小、以牧羊和牛皮販賣維生;法國在西半部(即今日海地地區)的殖民地則人口眾多(奴隸約七十萬)、經濟規模龐大(當時法國四分之一的財富都來自此殖民地)。


 


        1795年,在西班牙決定放棄該島東半部的殖民地後,伊斯巴紐拉島短暫的於法國的治理下統一。不過西半部的黑奴在1791年跟1801年也兩度發起武裝起義,並且擊敗了試圖鎮壓的法國派遣軍。隨後,於1803年法國與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交易」中,法國也同時放棄對伊斯巴紐拉島的統治。隔年,西半部的起義軍攻陷太子港、宣佈獨立,「海地共和國」正式成立(「海地」之名取自原住民的印地安人對該島的稱呼,意為「多山之地」)。


 


        起義軍在獨立之後,隨即開始屠殺當地的白人、焚毀所有的甘蔗園、咖啡園以其他基礎建設,企圖將法國人建立的奴隸殖民體系連根拔起。不幸的是,雖然黑奴追求的是人權與自由,但這種作法卻給海地的農業、出口跟經濟帶來毀滅性的破壞。更糟糕的是,在屠殺跟驅逐後,當地白人的人才為之一空,原先的黑奴卻無力重新建構起適切的經濟發展體系。


 


        但無論如何,1804年海地獨立時,還是一個比東半部強勢、人口較多、經濟也較發達的國家。1805年,海地兩度入侵東半部、當時還稱為聖多明哥的地區,造成四年後該地區自願請求再次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直到1821年該區宣佈獨立、併入海地,而後又於1844年另外獨立建立多明尼加共和國為止。直到1850年代,海地還不斷出兵進攻多明尼加。


 


        1850年代的海地,仍以農業經濟維生,但出口作物稀少、僅能供人民溫飽;當地的主要語言是源於法語的克里奧語(Creole),多數人口是非洲黑人後裔,少數的黑白混血貴族說的則是法語、以法國為精神故鄉,但由於對奴隸制度的恐懼,在政治經濟上極為排外。相反地,東半部的多明尼加面積較大、人口稀少、說的是西班牙語,經濟以牧牛為主,並且歡迎各國移民。於是同一個島上的兩國便造成歐洲人的刻板印象:多明尼加具有部份歐洲社會的特徵,對歐洲移民和貿易展開雙臂歡迎;海地則是一個說著異國語言的非洲社會,封閉又仇外。


 


        於是,兩國的經濟發展自此開始逆轉。在外資與移民的助力下,多明尼加原本就保留的比較多的自然資源,獲得了較為有效的開發利用。從主要靠蔗糖出口為主的經濟體系,漸漸轉為自採礦業、自由貿易區的工業出口品、以及其他農作物,來獲得發展。


 


        另一個影響海地跟多明尼加發展差異的因素,則是地理環境。伊斯巴紐拉島的降雨是由東面而來,因此多明尼加所在的東半部降雨自然比海地要來的多。該島的最高峰也位於多明尼加境內,源自島中央山區的河流也多數由西向東流到多明尼加,使得多明尼加擁有更多肥沃的土地。而海地所在的西半部原本山地比例就比較高,加上降雨量較少,土壤也較貧瘠。更糟的是,早先的欣欣向榮的農業經濟,就是建立在過度耗損、預先透支這些自然資源而獲得。


 


        作為法國鼎盛時期最富裕的殖民地,海地當時擁有比多明尼加多上七倍的人口,以奴隸人力換取大量農作物出口。在高密度人口跟低雨量的雙重影響下,森林當然很快就被砍伐殆盡、同時造成土壤流失及肥力喪失。發展到近代,多明尼加仍保有大部分的森林,也不斷努力朝向工業化發展,進口天然氣同時運用水力發電、而不砍伐森林作為燃料。但窮困以極的海地無力進口燃料,只好繼續砍伐森林、以木炭作為燃料,造成生態環境繼續惡化。


 


        今天,各種國際組織在海地投入的資助經費是其鄰國多明尼加的數倍,但實際的成效卻遠不如多明尼加。沒有人才,組織效能差,又極端缺乏天然資源—現在,連這些「所剩無幾」的東西,都被這次的大地震剝奪殆盡。


 


        如果你是海地人,你還能對未來抱著什麼期望跟希望呢?


 


                #


 


        地震過後,海地出身的嘻哈歌手懷克里夫金(Wyclef Jean)形容太子港是「末日景象」。他說:「我們一整天只做一件事,就是收屍。所有殯儀館和墓園都滿了,但街頭還有大批屍體。」


 


        看了幾張從海地傳出來的照片。傾倒的房舍、堆積如山的屍體、以及街上人們茫然的眼神…。我突然想到最近某些朋友跟我一再提到的「吸引力法則」、談到的「樂觀的精神」—在這樣活生生的地獄裡面,在這種除了死亡以外幾乎毫無解脫的困境之中,還有什麼人能夠微笑以對呢?


 


        在無法拯救的悲苦之外,感嘆著寫下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