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僅剩的最後三天假期,寫些無關痛養的流水帳好了。
先來談日劇。
#
依舊,並沒有全部都看。不過想到之後或許也沒那麼多時間,淘汰是必要的。至於是不是必要的淘汰,那又見仁見智了。
首先是「ガリレオ」(神探伽利略)。女警內海薰(柴咲幸)在案件中碰上無法解釋的狀況時,就會跑去找前輩推薦的…「怪怪的」物理教授湯川學(福山雅治)協助分析。跟「古畑任三郎」一樣,每一集都會請到「特別來賓」來演出犯人(加長版第一集是唐澤壽明,後面是小市慢太郎、廣末涼子、香取慎吾…)。
這部偵探戲的重點擺在科學的解釋上面。像第一集的主題是「人體自燃」、第二集「靈魂岀竅」,都是發生在案件中的「表面現象」,而湯川學則以科學分析的角度去破解這些超自然現象背後的真相。雖然沒有說好看到令人回味的程度,不過目前為止還覺得算是水準之作。
#
「ワイルドママ」,翻譯叫什麼呢…?「狂野媽媽」?
故事描寫年輕的川野鮎(上戶彩)跟再婚的川野哲(大泉洋)結婚後,意外的必須跟突然冒出來的、川野哲的孩子共同生活,並且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況下負擔起母親責任的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些女配角幼稚園媽媽們實在令人反感(尤其又都是些在其他地方當女主角的傢伙),還是因為對於這種故事架構向來興趣缺缺(或者是彈性疲乏),努力看完第一集之後,第二集只看五分鐘就決定放棄。
#
「スワンの馬鹿~こづかい三万円の恋~」。直接翻譯應該是「天鵝般的白痴~零用錢三萬元之戀」,怪名字。
取名天鵝,是因為這部戲是描寫「在看不見的水面下,拼命努力的男人的故事」,就像優雅的天鵝於水面下拼命打水一樣,努力前進。
主演的上川隆也我一點也不熟,描寫平凡無奈上班族的劇情也應該不怎麼討好,奇怪我看了兩集之後居然還覺得不錯想趕快看到第三集?這,是不是同理心效應呢?
也許該問問其他三十歲左右已婚男性上班族的意見吧。
#
「有閑俱樂部」。抱歉,下載完之後,只是快轉看了某段的造型,就覺得討厭。狀況類似的還有「歌姬」—秋天的我對於「有點時代差距的」古裝日劇,實在提不起勁。這兩部,下載過,快轉過,然後直接跳過。
#
「働きマン」,直譯是「工作男」。雜誌社編劇松方弘子(菅野美穗)在進入狂熱的工作狀態時,就會忘記自己是女人—女性對於寢食、化妝、服飾跟衛生等等的觀念,在這時候都會完全消失,直到工作完成為止。
這也是一部漫畫改編的日劇。本來頗期待菅野美穗的演出的,不過第一集那個「變身」的過程、還有一些其他「漫畫式」的畫面分割方式,都做的讓我覺得有點過頭而僵硬造做。雖然想要借用漫畫的表達方式,不過這一來反而完全失去了如「交響情人夢」那種刻意誇張的搞笑效果。幸好第三集開始有所改善,演員本身演技的感染度比較能夠表現出來。值得期待。
補充:我莫名其妙的喜歡每一集最後面三十秒的「室內體操」。有看的人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
「おいしいごはん」(美味米飯),開始走下坡的米店,一家三代傳承的故事。頑固的爺爺、沒興趣的長男、無可奈何的孫兒、試圖充當潤滑劑的長媳、還有其他幾個姊妹等等…複雜的家庭問題、頭痛的人際關係、還有似乎總是會皆大歡喜的結局…不能說難看,只是吸引力不足。有時間的話加減看著,沒時間的話大概會先放棄這一部。
#
「醫龍2」。「醫龍」的續集(廢話…),不過我沒看過「醫龍」。去年四月的日劇,為什麼在美國的時候沒有看呢?想不起來了。Anyway,至少目前看了三集也不覺得沒看第一部有什麼影響。
特別注意到這部戲裡面北村一輝跟水川あさみ,同時也出現在同期的其他日劇裡面(北村一輝在「ガリレオ」,水川あさみ在「おいしいごはん」)。好用的配角大家都搶著用嗎?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第一集的張力過強(連續三個極端困難的手術連在一起),所以比較上二三集有點刺激性不足。醫院的鉤心鬥角依舊,人性的險惡以及陰暗之中殘存的良善依舊。運用的好的話,仍舊精采可期。
#
「オトコの子育て」…這應該翻譯成什麼?「男人帶小孩」嗎?
高橋克典飾演的父親在六年前基於(目前)不知名的原因拋妻棄子後,太太獨自扶養三個小孩。當飾品店店長的太太數月前過世時,把孩子托付給將接任店長的屬下国仲涼子。就在孩子們已經習慣国仲涼子的照料、又不想分別被親戚領養的時候,離家許久的父親終於又出現了…。
高橋克典之前演出的日劇我是一部也沒看過,不過初出場的廢物樣還頗討喜的。至於前一季在「螢之光」中表現機會不多的国仲涼子,這次的角色看起來比較適合她。期待這兩個人演技跟劇中可能戀情的火花。
#
「モップガール」,翻譯是「抹布女孩」—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懂為什麼是「抹布」。
初挑日劇大樑的北川景子飾演的桃子本來在婚禮佈置場工作,卻因為太過莽撞而被丟到子公司的葬儀社去。但是也因此意外發現自己有「碰觸死者遺物就能回到過去」的能力。她也因此透過這種能力,藉由酷愛西方美女的上司(谷原章介)的協助,一同阻止即將發生的悲劇。
「時光倒流」的戲碼應該也被玩爛了,不過意外的有喜感的北川景子跟谷原章介讓這部戲在制式化的「悲劇發生=>回到過去=>阻止意外=>皆大歡喜」的架構下,頗有娛樂人心、放鬆心情的效果。
每一季至少要有一部不用花腦袋的日劇吧?
#
「DREAM AGAIN」,一個不該死而死,然後透過別人的身體復活後、仍想實現自己夢想的傢伙的故事。
小木駿介(反町隆史)原來是個棒球明星,特別以在滿壘時擊出全壘打而著稱。不過在肩膀受傷之後,表現一路下滑,最後被球團解約。等到肩傷好不容易好了,想要再回球場奮戰時,卻因為天堂方面意外搞錯而枉死。經過協商,最後他只好選擇應死的別人的軀體復活,頂替那個人過著對方的生活、用對方的身體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這部戲也是so so,尤其是那種不太合理的感覺—奇怪那些公司的職員,居然可以容忍一個完全失能的老闆這麼久,還沒有人去追究?
#
「ハタチの恋人」,不知道「ハタチ」到底是什麼意思,不過一般網路上好像都直接稱這部叫做「20歲戀人」。
沒有意外的話,應該是描寫50歲的明石家秋刀魚跟20歲的長澤まさみ的超齡愛情故事。會說「應該」是因為第一年齡差距過大,第二劇中的明石家秋刀魚已婚還有小孩,第三主題曲The Pipettes的「Because It's Not Love (But It's Still A Feeling)」似乎有某種影射…總之,戀愛的過程也許會有,但我想結果應該就是「沒有結果」吧?
話說第一集前面有一段明石家秋刀魚自言自語的長談過去戀愛史的部分,真的是又臭又長(雖然說應該是劇情需要)。不但劇中聽講的同事一個一個溜掉了,我看連觀眾都會忍不住轉台不看。要不是看好這對男女主角的演出,搞不好我在那段的中間就直接放棄這部戲了。
不過這部戲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還好沒放棄」的好感。倒是主題曲滿輕快好聽。姑且,繼續看下去。
@
這段時間另外看完的三本書分別是:村上春樹的「尋找漩渦貓的方法」、傑克魏澤福的「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以及內茲諾爾的「阿基米德寶典—失落的羊皮書」。
「尋找漩渦貓的方法」算是村上春樹的另一本美國旅記。一直覺得很可惜,村上春樹在美國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東岸,裡面提及西岸的部分是幾乎沒有。雖然說美國就是美國,但是東岸跟西岸畢竟大大不同。即使是讀著讀著看到某些「嗯,的確是這樣」的生活同感,這樣的感受畢竟也是少數。不過,話說回來,要找某個著名作家寫自己在舊金山長居久住的旅記,這年頭應該不難吧?
「成吉思汗」這本書是西方作者以正面的方式,透過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汗國建立的經過,來展現成吉思汗對於當時的世界帶來的影響。作者企圖扭轉成吉思汗純粹暴虐屠夫的形象,轉而讓讀者(特別是西方的讀者)了解到成吉思汗偉大的成就、以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當然,基於這樣的出發點,作者多少也有點太過低估(或者說刻意忽略)成吉思汗跟蒙古帝國對於週遭文明的負面效果。除此之外,這本書倒不失於提供讀者另一個不同的觀點。
「阿基米德寶典」其實是一本手抄羊皮書,原本上面曾經用來抄寫過阿基米德的各種著作,但是後來被重新製作成教會的祈禱書。整本書則是分成兩線描寫:一是詳述阿基米德的理論著作怎麼誕生,怎麼被傳承,怎麼被寫到羊皮書上,後來又是怎麼讓科學家發現、怎麼利用科技讓被抹去的阿基米德著作重現;一是將阿基米德的著作理論,像是「方法」、「論浮體」、「胃痛」等等作一個簡單的解說,並且證明阿基米德其實已經有了牛頓時代才重新被發展出來的數學能力。
裡面讀的最痛苦的是「阿基米德寶典」—因為我發現我對於跟統計有關的東西,像是計算曲線面積中無限的概念(這跟微積分有關)、或者是「胃痛」裡面拼圖的組合可能(組合學,統計學的基礎之一)等,都有反射性的抗拒感。不過我想,或許這本書可以當作高中選修的教材之一,數學老師應該會很喜歡…。
@
拉拉雜雜寫了一堆,純粹時間的消耗與浪費。明天或後天,上班之前,有興趣有心情的話,再來寫些內心的狗屁話好了。
以上,頹廢之作暫告一段落。
#
附記:突然發現這一篇橫跨「影音評論」跟「讀後心得」兩種分類…不過算了,我這個人本來就隨隨便變,姑且放在「雜記隨筆」,也無妨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