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的自娛。
向來覺得Star Trek「Deep Space Nine」裡面的這集「In The Pale Moonlight」是ST裡面橫跨時代的經典。今年恰好是ST誕生四十週年,雖然不是拿來做什麼慶祝之類的無意義舉動(有意義的事情應該是要讓ST復撥才對),不過倒也有某種時間上的巧合就是了。
「Deep Space Nine」這個系列在Star Trek裡面,基本上比較不像是科幻影集,而只是套了科幻外衣的現實隱喻劇。大國間的政治衝突、利益的糾葛、少數民族的被壓榨、看似強大的文明的自傲與潛藏的崩潰危機、各種大大小小的爾虞我詐…然後才是永不熄滅的光明面的勝利—雖然這個勝利也不見得光彩。
「In The Pale Moonlight」就是這樣的一集。
在過往的形象塑造之中,身為Star Trek的中心—星際聯邦(United Federation of Planets)—的主角群們,往往都是正義的化身。即使是在60年代剛撥出時,著名的Kirk艦長,在類似美國西部拓荒史的太空劇裡面,「牛仔式外交」中還是有些不可動搖的堅持;接棒的另一個著名的Picard艦長,也常常會為了必需的原則而硬生生地吞下各種的難堪與苦楚。而這些,在「Deep Space Nine」裡面則漸漸消失。
很多人、甚至是ST的影迷,都說他們並不喜歡這個系列。就像我說的:它本質上並不是科幻片。而就因為它沒有大玩那些所謂的「科技泡泡」,專注在各種黑暗的現實層面上,所以比起其他系列更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在DS9這個系列之前,所有ST所描述的衝突,都只是小範圍的爭鬥,或者頂多是大規模的冷戰。而DS9的中後半段,第一次將星聯帶進了成立兩百年以來最慘烈的大戰:原本位於銀河系Gamma象限的自治同盟(Dominion),在衰退的卡達西聯邦(Cardassia Union)自願加入後,終於在星聯所在的Alpha象限有了立足之地。雙方之間的戰爭將銀河系這一角的數百個世界、數千個星球、數以億計的人民…全部都扯了進去。在悲觀的絕望態勢下,星際聯邦所倚賴的基石、之所以成立的信條,在血流成河的黑暗中遭到最嚴酷的挑戰…。
「In The Pale Moonlight」就是要讓我們看看,在戰火蔓延中,絕望的人們會做出多少超越極限的勾當。
#
根據翻譯這集中文字幕的作者Igor所說,這個名稱似乎是來自蝙蝠俠的電影裡面、小丑(Jack Nicholson飾)所說過的台詞:「Dance with the devil in the pale moonlight」。「在蒼白的月光下與惡魔共舞」,滿淺顯的,不是嗎?
這集完全是由席斯可(Sisko)上校的回憶、自言自語、還有跟其他人的對話所搭構而成的。當初第一次看到這集的時候就想翻譯,不過雖然同樣是四十幾分鐘的影集,台詞的量特別的多。自己翻譯到一半時,Igor已經先率先翻譯完畢了。雖然Igor翻譯的品質實在無可挑剔,不過總讓我有某種事情沒做完的感覺。
我想故事本身應該是有版權問題的,翻譯就沒有了。話說回來,把整個劇本改寫成小說的型態,真的就只是自我娛樂罷了。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吧?
我唯一擔心的是—怎麼改也寫的不好看。
算了,反正是自娛嘛。
Blog畢竟不是長篇大論的好地方。文章,分次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