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連續假期的這幾天,跟前同事一起去了一趟溪頭。
以「新奇感」這件事來說,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被滿足了。諸如「第一次去溪頭(應該是,至少記憶中完全沒有印象)」,或「第一次住民宿(年輕的時候住青年活動中心之類的地方,開始賺錢後住的都是正式的飯店)」之類,乍看之下很無聊、但確實是初體驗的經歷。不過話說回來,在台灣的出遊,有些仍舊免除不了的千篇一律。
有人說,「讀我寫的遊記簡直看不出你哪時候曾經樂在其中過」。不是哪,我也是很開心的—只是難免碎碎念、抱怨東抱怨西的天性,讓我對某些負面的觀感不吐不快。
嘿,至少我是面帶微笑的咕噥著呦。
反正溪頭也不是什麼孤僻的景點,介紹之類的文字就盡量省略了,盡可能直接切入抱怨的主題好了⋯。
@
這次去溪頭的行程規劃,我完全沒有參與。只是被告知「一起去玩吧」,然後糊里糊塗的答應了、懵懵懂懂的跟著到了集合地點。怎麼移動、住在哪、如何填飽肚子⋯這些細節全部都沒有概念—反正閉上嘴巴,跟著負責規劃的人走就是了。
基本上的移動路線是這樣的:搭台鐵的火車從台北到台中,然後再搭客運從台中到溪頭(回程皆然)。鐵路的部份沒啥問題,安穩地由台北移動到台中、在火車站附近用了午餐。不過接下來客運的部份意外的耗時:原本預計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居然花了接近三個小時才抵達溪頭。
連續假期,早該知道,旅客會很多、很多—只是沒想到多到這種地步。上山的車潮多到下車走路都還比較快的地步,等我們到了住宿的民宿、放好行李時,都已經三點半多了。考慮到這次旅遊的重點,「溪頭森林遊樂區」要收入場門票,短短幾個小時根本走不完、完全不划算,於是決定剩下的時間就以兩個商店街為主、逛到吃過飯後回民宿打牌聊天作罷。
#
在遊樂區入口左側的那個、相較之下比較小(或者說「比較單純」)的商店街,整齊的一排店面對著偌大的停車場。從頭走到尾大概三分鐘,基本上只有兩種店面:茶行、跟餐廳(有的兼作民宿生意)。而且兩種店家很有默契地、如同規律的節拍器般,以「茶行=>餐廳=>茶行=>餐廳⋯」的順序排列下去。
此外,感覺上,每一家店的擺設裝飾、甚至菜單,也都大同小異。如果把我的眼睛蒙上、丟在哪一間店面前,然後解開蒙眼布問我「請問這是哪一家店?」我大概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才有辦法分辨的出來。
於是,很明顯的,人潮都集中在距離入口最近的前面幾間店家(反正後面賣的東西都一樣),越到內側客人就越少(最後一兩家店甚至沒開門?)。不知道管理單位會不會因為這樣,對前面的店家收取比較高的租金,或者三不五時就要來個「大風吹」、讓大家換一下位置?
至於另一個商店街,整體的規劃上的確是比較有特色。這裡也是比較著名的所謂「妖怪村」,在飯店業者的推動下,以該飯店為中心的各種舊時日式街坊的建築、組合成一個小小的店鋪聚落。除了中心的小廣場上有許多表演外,周遭的店家也盡量以一些比較有創意的商品來吸引顧客。雖然,老實說,跟台灣一般的觀光景點販賣的東西仍舊大同小異,至少是個讓遊客比較有深刻印象的旅遊景點。
#
隔天的行程相較之下就單純多了。一言以蔽之:爬山。溪頭森林遊樂區步行觀光。
不知道是我自己的問題,還是大家都會同意這樣的觀點:山林,看多了,也跟台灣的老街一樣—地點雖然不同,但景觀幾乎千篇一律。在台灣的所謂「森林遊樂區」中旅遊,於我而言除了健行踏青的歡樂因素外,見樹仍是樹、看山還是山。
當然啦,也可能只是因為小弟生性粗鄙、不懂山林之美哪。
溪頭遊樂區比較讓我不解的,是裡面的幾個重要景點「附設」的餐飲區。在途經的「神木」跟「大學池」旁,都有個人潮洶湧、生意興隆的餐飲區。雖然自己也是在神木區的餐飲區內用了在入口處的便利商店買的食物、點了些該餐飲區販賣的熱食當午餐,不過心底還是不免嘀咕著「為什麼要在這種地方提供這種服務?」
想想,在重要的景點旁提供餐飲服務、賺取收入,自古皆然、中外皆同,我好像也沒什麼可以抱怨的。只是在深山野嶺中、理應欣賞的自然環境裡,硬是加入烤香腸跟咖啡—怎麼想都覺得不搭啊⋯。
呃,偶爾,還是,不爭氣的買了、吃了。
@
整體而言,溪頭並沒有什麼讓我覺得特別的地方、值得再來一次的吸引力。不過如果在非連續假日的時候(這兩天的遊客實在太多了,人海簡直比樹海還要廣闊),叫我再來這邊悠閒的晃個一兩天,我倒也不會反對。
以上,隨筆雜記溪頭之旅。
- Apr 05 Tue 2011 11:36
溪頭,二日一夜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