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它千遍也不厭倦
 


date: 2005/12/12






 


 


        英國衛報(Guardian Unlimited)的專欄記者Sarah Crown在九月的時候發表了一篇「How much is enough」的報導,裡面提到BBC的政治記者Andrew Marr宣稱自己「至少」讀過托爾斯泰的名著「戰爭與和平」十五次,結果不少人質疑Marr真的把書讀進去了、或者只是從頭翻到尾罷了?


 


        「戰爭與和平」自己也是讀過的—一次半。「一次」是指第一次讀的時候,認真地一字一句仔細的讀進了腦袋裡面;「半次」則是在第一次看過之後,偶爾想到某些情節,拿出來翻找的時候、又稍微把前後文看了一下。讀過「戰爭與和平」…或者不如說讀過托爾斯泰小說的人都知道,那些長篇名著並非每一頁都可以令人讀的津津有味。話說回來,Sarah Crown的目的並不是要討論「戰爭與和平」應該要讀幾次才夠—她對讀者提出了一個疑問:許多人應該都有這樣一本會讓你反覆閱讀的書籍,對她而言是「The Ghost of Thomas Kempe」這本童書,「那你呢?」


 


        根據衛報的Blog對這篇文章的讀者回覆,三百篇左右的留言裡面,將近十分之一的回應提到「魔戒」、「達文西密碼」跟「哈利波特」,說他們喜歡反覆閱讀這幾本書(雖然同時也有一大群人對這幾本書出現的頻率感到反感)。而這份書單裡面唯一上榜的的亞洲作家,只有村上春樹一個。妙的是,好像沒有人提到「聖經」—顯然,這本西方世界銷售量最大的書籍,對大部分讀者來說,只不過是「好像無論如何都應該要買一本」的工具書罷了…。


 


        看完這篇報導後,試著想了一下自己最常反覆閱讀的書。如果單以單一作品來說,大仲馬的「三劍客」就肯定被我重新看過至少一百次以上。除此之外,反覆看的最多的大概還有倪匡的科幻小說(這個很難算,上百本作品,偏重很難靠記憶力去統計)、柏楊版的資治通鑑(這個也很難算,五十幾冊,也是想到什麼時代就看什麼地方—雖然多少有點讀「工具書」的感覺),其他像是村上春樹跟John Irving的作品,也是重讀頻率極高的兩個作家(從「挪威的森林」跟「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這兩本書的破舊程度,搞不好也重讀了超過七十次)。


 


        記得剛到美國的時候,拿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逍遣寂寞。不過這本書大概在第四次或者第五次之後,就開始失去它的魅力了。雖然說所謂的「世界名著」應當有其被大眾確認的價值,不過太過於沉重的書籍,似乎都不太適合以「消遣」的心態反覆重讀吧?至少,我做不到。對那個可以重讀「戰爭與和平」十五次的Andrew Marr,實在相當佩服。即使像我這種算起來已經比平均要高出許多的「閱讀愛好者」,要我重讀「戰爭與和平」十五次,我寧可去看漫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