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 Replay Part 2:鹽湖城
date: 2005/9/2
這次旅程的正式起點跟終點都是鹽湖城。雖然不知道旅行社選擇鹽湖城作為起點的真正原因,不過稍微看了一下地圖,在黃石公園附近最大的城市,也就只有鹽湖城而已。為了讓各地來的旅客方便抵達,鹽湖城似乎是不得不為的選擇。
八月二十七號一大早就請同學載我們去Oakland的機場,不過卻意外的遇上修路跟封路,在時間相當緊迫的情況下搭上了飛機,才剛出家門就開始覺得疲乏。Oakland往Las Vegas的飛行時間是一個半小時,沿途一片荒漠,即使坐在窗邊也沒什麼好看的。由於我們到的實在太遲,不劃位的Southwest讓我只能坐在幾乎最後一排靠走道的位置上。雖然只是短短的九十分鐘,但是在幾乎什麼也看不到的狀況下,狹窄的737讓我坐的相當不舒服、急著想下飛機。
在Las Vegas等待轉機的兩個半小時內,跟同學去機場的Burger King吃了稍晚的早餐,一邊進食一邊聊天,打發掉這兩個半小時。出門前查了一下當天Las Vegas的氣溫:攝氏42度。於是完全沒有想要出機場走走的念頭。接近十一點鐘,再次搭上了往Salt Lake City的飛機,這次由於時間充分,總算是給我們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不過,將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內,內華達州到猶他州,地面除了荒漠,依舊還是荒漠。唯一的差別,大概只有從內華達棕紅色的沙漠,變成猶他遍佈乾涸鹽分的白色漠地。
下午一點二十分左右,降落鹽湖城。由於不知道從哪邊來的飛機誤點的緣故,整個旅行團的人就在那邊多等了一個小時左右。好不容易人都到齊了之後,搭上了接下來六天內也許一半時間都要在上面的嶄新大巴士,進入鹽湖城市區。
@
猶他州(Utah)是美國面積第十一大的州,約為2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兩百萬人。由於地廣人稀,首府鹽湖城(Salt Lake City)也不過只是個二十萬人口的小城。摩門教(Mormon)重鎮的猶他州有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是摩門教徒(我們司機先生是鹽湖城人,也是摩門教徒),許多地方,尤其是小城鎮,摩門教徒的比率幾乎都是百分之百。比例最低的反而是有比較大量外來人口的鹽湖城,摩門教徒大概只有六到七成。
我們到達鹽湖城第一個參觀的景點,就是摩門教的鹽湖教堂(Salt Lake Temple)。以Salt Lake Temple跟Temple Square為中心,圍繞著幾座也相當有歷史的宗教建築物,像是Assembly Hall、Joseph Smith Memorial Building等等。在這裡到處都有來自各地、自願自費來此受訓,為我們作解說跟導覽的摩門教姐妹。不過當其他團員聽著一個不知道哪裡來的姐妹用中文在做解說的時候,我想說反正之後自己回頭再查資料也是可以,於是跟同學跑開、自行參觀。不過,中間還是幾次被別著韓國國旗徽章的摩門教姐妹攔住,好心的想要跟我們作介紹(奇怪怎麼這裡韓國來的摩門教徒這麼多)。可惜時間真的不多,不然聽聽親切又溫柔的女孩子介紹這些教堂,我執拗的堅持也不是那麼篤定的…。
話說回來,這個教堂雖然蓋的滿有特色、也很漂亮,但也不過就是教堂而已。雖然沒有真的去過多少個教堂,不過大概是其他的照片看多了,教堂,不過就只是教堂。我想,如果真的想要聆聽到上帝之聲的話,教堂的樣式跟規模應該不是重點吧?被榮耀了的,不知道是上帝,是花了心血心力的教徒,還是出錢的大爺呢?
在我們繞過去教堂旁邊看著Hyrum Smith跟Joseph Smith的銅像的時候,遇上了教堂後面幾對結婚的新人。就跟一般看的到的結婚場面一樣,新娘新郎在教堂的階梯上跟花童站在一起,台階下的親友一眾則忙著鼓掌跟拍照。不過不管是哪一對新人的隊伍裡面,像新娘新郎一樣少不了的,是不知道場合而哭鬧著的小孩子。在歡喜的氣氛中哭鬧著的小孩,奇怪反而有種讓人失笑的娛樂感。
教堂旁邊的介紹牌上開宗明義就寫著,這個教堂原本就是作為讓教會成員舉行婚禮、或者其他任何加強家庭關係的宗教儀式之用。對於相當重視婚姻與家庭關係的摩門教而言,也許在這邊結婚的新人每天都有吧?
@
下一個景點是大鹽湖(Great Salt Lake),也就是鹽湖城之所以取名的由來。遠遠就看到湖邊一個高聳的煙囪,附近銅礦廠的冶煉設施之一。在銅礦冶鍊廠的對面,是大鹽湖小艇碼頭(Great Salt Lake State Marina)。不過雖然碼頭停滿了小艇,可是卻沒看到半個準備搭船、或者準備出航的人。廣闊的湖面上雖然看的到幾艘船,不過到底他們要開去哪裡呢?
當James Bridger 和Etienne Provost發現大鹽湖的時候,他們還以為到了太平洋岸邊。大鹽湖的面積大致上約五千平方公里,不過這隨著降雨量多寡而改變,湖的週遭有鹽沼、鼠尾草草原及農田,也隨著湖本身的變化而跟著變化。從飛機上看下去,綠色的農田跟草原、跟白色甚至靛紫色的鹽沼,搭配成相當漂亮的馬賽克拼圖。可惜從地面踏足的這頭,就只能看到如海的藍色湖面跟遠方的山脈。
大鹽湖的鹽分目前是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也就是說裝一杯大鹽湖的水,乾了之後會留下四分之一左右的鹽分。雖然還比不上死海,不過已經足夠讓人浮在水面上而不會下沉了。在車上聽到導遊的介紹之後,同學一直說「如果可以下去游泳多好」,雖然口頭上不以為然的慫恿著,下了車我也注意看看有沒有哪裡有游泳的人—答案是沒有,一個都沒看到。扣除湖面上搭船的人類,就是一些浮在水面上的鳥兒。再有的,就是我們這批遊客,就連當地人都沒有半個。
荒蕪的美麗風景。
@
看過大鹽湖之後,再到附近的Kennecott Utah Copper Bingham Canyon Mine參觀。據說Bingham Canyon Mine是人類除了萬里長城以外,另一個可以從太空中用肉眼辨認出的人造物。(不過我怎麼記得之前看過中國的太空人自己說,其實太空中根本看不到萬里長城?)原本這座礦場也跟其他地方的礦場一樣,是以隧道挖掘的方式開採。不過這座礦場最初並不是以銅礦為主,而是以貴金屬金跟銀做為開採的重心。因為此地的銅礦含量只有百分之二,普通的開採方式完全不能獲利,直到1899年工程師Daniel Jackling建議以蒸氣動力挖土機直接由地面開採,以大規模的降低生產成本,這座礦場才開始以銅礦為主,並且進一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銅礦場。到1930年代,原本的礦山已經消失,現在看到的大礦坑開始形成,到目前已經深達一千兩百公尺,寬度則超過四公里。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著這個礦坑的時候,想到的是沙丘魔堡(Dune)的故事。大概是因為此地類似的荒無感,加上人類對於資源掠奪的厭惡感吧?或許是因為自己不知道也用過多少從眼前的這個大洞挖出來的資源,心裡總有一絲絲對於成為破壞大地面貌幫兇的罪惡感。我閉上眼睛,試著幻想如果地球上到處都是這樣的大洞,那從太空中看下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由於這座礦場依舊繼續營運,建在礦坑旁邊的訪客中心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搬一次家。我們在那邊參觀了礦場的產品、礦場模型、看了介紹的影片,在礦場的紀念品店買買東西,然後上車,前往飯店,夜宿鹽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