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roubled Water
 


date: 2005/9/7






 


               


        這幾天在用美國的Google查詢資料的時候,搜尋列下面多出了一行以黑絲帶標記的連結:「Donate to the Hurricane Katrina relief effort」。點選進去之後,是美國紅十字協會架在Amazon.com下的網頁,為了New Orleans風災募款的活動,捐款的總金額已經超過一千萬美金。


 


        幾天下來看了不少關於Katrina颶風的消息,在旅行途中透過電視、回家之後則是透過網路。雖然風災最慘重的時候我人還在中西部的高原跟草原上,可是這次的災情實在太過慘重,簡直可以跟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相提並論—至少,死亡人數就遠遠超過(不管政府方面目前公佈的數字有多少,實際的死亡數字應當都在一萬人以上)。於是,即使隔了這麼多天,回到家之後還是可以看到大量的相關資訊。


 


        讓人震撼的並不是水災本身,而是水災所引起的「其他」。畢竟颱風年年有,也都多多少少會造成一些損害跟死傷。這次的風災之所以讓世界震撼,是因為這個如同戰場的場景(剛剛從伊拉克被調回來的士兵的觀感)居然發生在美國本土的大城市之中。美國這個世界獨強在這次的風災之中讓全世界看到的,不是在戰場上輕鬆的摧毀敵人的愜意,而是他在面對自己國內的自然災害時的舉足無措、前後失據。落後遲緩的救援措施讓數以萬計擠在避難所的居民怒火沸騰,接著的是災區失控的社會秩序,更糟的是被風災瓦解了大半力量的當地警力根本沒有能力控制情勢。好不容易盼到外援的國民兵抵達,不過他們準備執行的任務卻跟民眾的期待有所落差。災民斷炊、落單的女子被強暴、僥倖拿到食物的人被劫殺、傷者得不到醫療照顧而在痛苦中死亡…。


 


        在看到這些景象跟報導之前,你不會相信這是美國、這是New Orleans。但,這的確是。


 


                #


 


        提幾個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當我還在旅行的時候看到的電視,給還搞不太清楚狀況的我,對斷斷續續的新聞報導有個特殊的印象:「怎麼好像拍出來的受災戶幾乎都是黑人?」不管是蹲坐在傾塌的房屋邊的災民、還是在鏡頭前抱著嗷嗷待哺的嬰兒的婦女,通通都是黑人。剛開始我還以為這只不過是我偏袒的印象跟某種拍攝手法的偶然,可是回到家仔細查了一些資料之後才知道,這次的災難還真的挑醒了美國黑白間的階級差距的沉痾。


 


        話說New Orleans由於開放賭場,加上種族結構複雜,當地的犯罪案件層出不窮,治安早已亮起紅燈,謀殺犯罪率更是全美之冠。當地家庭收入中位數是3.2萬美元,比全國家庭收入中位數少了一萬美元。將近25%災民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約4.5%的災民要接受公共援助。此外,在70萬災民中,大約60%是少數民族,無論是貧窮人數和少數民族人數的比例都比全國的平均數高。而且,這些需要接受援助的、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的少數民族,幾乎都是黑人。窮困往往跟犯罪脫離不了關係。於是,當有錢有勢的白人脫離災區的時候,走不掉的黑人不是坐以待斃,否則就得把經常相隨伴行的犯罪行為拿出來求生了。


 


        為了壓抑失控的災區治安,政府從伊拉克調回了在當地執行過任務的國民兵。說他們對於「格殺暴徒有相當的經驗,有必要的時候就會開槍射殺」,而且從之後的報導之中發現,他們也的確做到了。不過,就在風災發生前半個月,才看過的影集BSG裡面,當總統要求軍艦司令派出軍人去幫她維持秩序的時候,司令就警告過她,「在群眾之中維持秩序,是警方的任務,而不是軍方的任務。警察要對付的目標是『The enemy of the people』,但是軍人對付的目標卻是『The enemy of the state』。讓軍人去執行警察的任務,會讓他們產生混肴。」


 


        結果,這批國民兵似乎是真的把姦淫擄掠的暴行壓抑下去了,但是同時警政首長也開始呼籲(或者不如說勸阻)這些士兵,「這些人是美國民眾,不是伊拉克的恐怖份子,請記住這一點。」話說回來,這也是個機會讓美國民眾自己看看,他們的軍隊到底在伊拉克幹了些什麼事情、是怎麼樣對待當地居民的—雖然,是個相當諷刺又血腥的例證。


 


                #


 


        依照目前New Orleans毀壞的程度,也許要花上數年才能夠恢復原觀。但是在重建工作將要開始進行的同時,許多問題隨之衍生。風災前的紐奧良是一個貧富懸殊的城市,並且是指貧民佔多數,重建後的城市經濟將作如何規劃呢?原來的貧民區在重建後仍是貧民區嗎?再者,城市的靈魂是她的居民,當絕大部份紐奧良居民都已分散各州避難,重建應如何開始呢?這些原居民將會再回來嗎?怎樣回來呢?需要多久才能遷回來呢?又誰有權搬進新的紐奧良呢?舊的紐奧良居民可以配合新的紐奧良經濟嗎?


 


        這些都是我暫且無法回答的問題。


 


        撇開這些人道的困擾不談,私心自用一點的我,至少希望美國政府從這之中看到幾個教訓:第一,作為溫室效應的主凶,現在要開始承受大自然反撲的力量了;第二,大量投入資源在地球的另一端、殘害殺戮無辜人民的政策,應該認真檢討了。話說回來,我覺得這大概就跟台灣的三通一樣,要等到現任總統下台才有機會吧?


 


        天佑美國,天佑地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