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我們抱抱
 


date: 2005/10/4






 


               


        你有沒有遇過一種很糟糕的人,不知道怎麼關懷別人,不知道怎麼讚美別人,不知道怎麼對人表示好感,也不知道怎麼與人道別,和人親近到一個程度就想逃開,想跟他手牽手地走在街上好像要他裸奔一樣,要他說一句『我愛你』,一個成年人了搞了半天還是支支吾吾面紅耳赤地。


 


        在中時部落格看到這段曾維瑜小姐所寫的「來,我們抱抱」這篇文章的第一段的時候,總覺得像是針對自己而寫的。曾小姐後面接著寫到,「我一直沒能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直到自己有了一個所謂的『高需求寶寶』。『高需求寶寶』是『愛哭鬧寶寶』或者『難帶寶寶』去污名化後的結果,有很多的情緒和需求,其中一個就是喜歡人抱抱,而表達的方式經常是哭泣。」她說,很多人振振有詞地堅持不能抱小寶寶,說是一哭鬧就抱,會把孩子寵壞—等他們自己哭累了就沒事了。


 


        不過作者質疑,一個剛誕生在這世界上,除了哭鬧以外沒有其他表達情感跟需求方式的新生命,在無助地哀嚎著時被這樣冷漠的對待,長大以後他們又會變成怎麼樣的人呢?「他會不會覺得不回應他人的情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會不會不知道怎麼看待他人的悲傷和憂鬱,他會不會再也沒能學會其他的情感表達方式,並且連最原始的哭泣都被迫丟棄了,他會不會以為沒有人願意擁抱他是絕對正常的狀態,他會不會就真的相信這個世界裡的人們從來都不彼此關心問候?」


 


                #


 


        我常常說自己是個「人性殘障」。好笑的是,這樣的我現在居然在念的卻是「人力資源管理」這樣需要體解人心的專業。也許,除了自身的工作經驗以外,或許多少也是在潛意識中想為自己的「心理殘障」裝上支架吧?


 


        話說回來,我卻沒有經歷過作者所說的那種嬰兒時期。記得老媽跟我抱怨過,我小時候也是愛哭的要死,有一段時間一定要被人家抱著才能睡的著。已經工作一整天、自己都累的要死的父母,在我哭鬧不止的時候,用早已疲乏的雙手抱著我、輕輕搖著我入睡。好不容易我睡著了、要把我輕巧地放到嬰兒床上時,才離開父母懷抱的我,馬上就醒了過來,繼、續、哭、鬧。


 


        光用想像的就讓我自己快要抓狂,不過,他們沒有放過手。認命地(也許多少是這樣吧)再次把我抱起來,也許幾次也就這樣抱著我、跟著我一起昏睡過去…。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為什麼現在的我,還是不知道怎麼關懷別人、不知道怎麼讚美別人、不知道怎麼對人表示好感、也不知道怎麼與人道別、和人親近到一個程度就想逃開呢?


 


                #


 


        多麼不可思議,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到可以獨立生活的成年人,我們渴望的都是一樣的東西,我們只是想被愛,我們想要這樣的心聲真切地傳遞到我們所愛的人心裡,我們想要得到回應,我們想要溫暖,笑容帶來的溫暖,美好字句帶來的溫暖,友善行動帶來的溫暖,一個紮實的擁抱帶來的溫暖。


 


        寫的很平實,但卻又讓人覺得相當溫暖貼切的文字。想想,也許我可以寫的更好一點、更動人一點。不過現在的我,卻連這樣坦率的句子都寫不出來。自己好像一方面渴求著回應、渴求著回應帶來的溫暖,卻又一方面懼怕著那樣的回應所帶來的溫暖…。連自己都無法解釋,自己到底在害怕些什麼。為什麼,會有想要逃避的反射動作呢?


 


        我想像著那個自己只要一哭一鬧,就會有人馬上過來安慰我的畫面。也許,我必須變的更像個孩子、更像個剛出世的嬰兒,大聲的哭鬧、對小小的不滿滿腹牢騷、對他人稍微的粗心大意更不能容忍—就像大家刻板印象中的、被寵壞的獨生子一樣?


 


        自己這樣說有點奇怪,不過也許是我父母把我教的太好了。其實,我是想更脆弱、更無助、更任性、更不體貼別人、更加地充滿各種無理取鬧的渴望的。這樣的話,只要覺得孤獨寂寞、情緒不安、心情浮躁的時候,張開雙臂,渴求著誰的擁抱就好了。


 


        大家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而現在的我,繼續把雙臂交叉在胸前,用冷靜而冷感的微笑,旁觀著溫暖的各種場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