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推理小說還是偵探小說?
 


date: 2005/8/22






 


               


        推理小說  沒有從結局開始看起的道理」


 


                                                         ~From CHAGE&ASKA 「我用這雙眼睛對妳說謊」


 


                #


 


        最近跟同學借了幾本小說來看,看完之後突然冒出一個以前沒想過的疑問:推理小說,跟偵探小說,應該是不一樣的兩種小說吧?


 


        我一直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最好寫的幾種小說,莫過於科幻小說、武俠小說、還有就是偵探/推理小說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極為自我的認定—雖然我從來沒寫過這其中的任何一種。會覺得好寫,大概是因為這幾種小說在我所有看過的小說類型裡面,看的最多。要信手拈來隨便寫上幾篇,好像真是一點也不難。舉例來說,自稱「漢字寫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的倪匡先生,寫作速度最高記錄為一小時四千五百字,一個月就可以出一本科幻小說。我跟倪匡當然不能相提並論,不過看起來好像真的很容易的樣子…我是說,如果只是要「寫」的話。


 


        容易歸容易,好不好看則是另外一回事。寫科幻小說的作者多如過江之鯽、寫武俠小說的作者數量也不惶多讓,至於偵探/推理小說,在台灣大概因為不是那麼流行(不知道為什麼),所以似乎寫作者相較之下少的多。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大多數的作品(或者說未成熟作者的習作)往往就只是單純的文字堆積,讀過就算、看過就忘。中文科幻小說界的倪匡不多、金庸也只有一個…推理/偵探小說?好像找不太出代表性的人物。


 


        最早看過、可以算是這類小說的,應該是福爾摩斯探案。現在回想起來,這部名著應該是屬於「偵探小說」吧?意思是說,讀者往往沒有辦法從字裡行間推斷出事實的真相,許多關鍵性的要素常常只有主角自己知道而已。簡單來說,大家都像是不明所以的華生,在平凡的膚淺中,享受旁觀福爾摩斯破案的樂趣。


 


        跟「偵探小說」相反的,「推理小說」理論上應該提供讀者足夠的信息去解讀迷團:隨著劇情的推演,主角所知的所有細節也全部都擺在旁觀者的面前,只要有足夠的腦力,就可以得出作者所安排的最後解答。不過,話雖如此,作者所設定的破案線索,有時候並不是那麼準確。我說的並不是兇手的刻意誤導,而是作者本身知識的盲點、或者無意識的主觀而造成的偏差。舉例來說,像是「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裡的「祕寶島殺人事件」,金田一因為看到凶手上完廁所後「馬桶的中蓋是立起來的」,因而推斷出假扮成女性的兇手其實是男性。實際上,雖然這個舉動有它統計上的意義,但是卻不是必然的:女性上完廁所之後,也有可能順手把馬桶的中蓋立起來再走啊!但是作者也是人,難免會有像這樣的主觀意識,從而讓推論有所瑕疵。就算不是主觀意識,作者本身的知識限制,也常常讓他們不小心犯下布線上的錯誤。即使是大名鼎鼎的福爾摩斯探案,作者柯南道爾先生也犯過一堆錯誤。現在想的起來的例子,是在「銀色馬」這個案件中,柯南道爾先生並不知道馬匹也會有認路回巢的本領,因而使得福爾摩斯的推理有邏輯上的瑕疵。


 


        不過撇開這些難以避免的瑕疵不說,就我個人的觀點,推理小說比較能夠讓讀者有參與其中的樂趣—當然,這並不代表它就比較好看。畢竟一本小說好看與否,端看作者的功力跟讀者的興趣。從福爾摩斯跟亞森羅蘋之後,讀的幾乎都是日本的推理/偵探小說。不過其中有一種日本特有的偵探/推理小說類型—以各種交通路線(尤其是火車)的交替作為不在場證明的另類密室案件—我向來不怎麼喜歡。計算那種複雜至極的火車時刻表,總讓我想起最近讓我頭痛至極的會計學。也只有日本,這個全世界唯一一個火車幾乎不誤點的國家,才會有這種能依照各種不同班別的火車製造不在場證明的推理小說。每次看到這種情節出現,我總是會有一股想要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看兇手到底是誰的衝動。


 


        推理小說或者偵探小說,最大的弱點在於:謎團一但被破解了,故事本身就宣告結束,吸引力也往往隨之消失。真正優秀的作品,是建立在情節的鋪陳跟作者的意圖之上。就像所有類型的小說一樣,好的小說,不管是採取哪一種寫作方法,科幻也好、推理也罷、愛情也可以,都是作者為了表達其某些中心思想而選擇的不同手段而已。就像許多人推崇的、艾勒里.昆恩的「Y的悲劇」,真正的高潮並非破解了整個案件的最後推論,反而是隱藏在這個案件之後的黑暗面。如果不企圖去表達某個強烈的中心思想,就得把過程寫的能讓人一再回味,即使已經看過數次,每次再看也都會覺得回味無窮。像是克莉絲蒂的「童謠凶殺案」就是很好的例子。另一種類型,則是娛樂性趣味性大過推理過程的,像是赤川次郎的「三毛貓探案」系列,就算從頭到尾都沒花心思去思考怎麼破案,也能夠樂在其中(這真的是我看過最輕鬆自在又好看的推理/偵探小說了)。


 


        拉拉雜雜寫了這麼多,重點在於,推理小說易得易寫,但是好看的實在不多。就連福爾摩斯探案,我印象深刻的也只有幾個長篇,諸如「閃光暗號」、「血字的研究」等等。不知道到底自己看過多少推理/偵探小說,一想到花了這麼多時間,記得的卻少之又少,就有點莫名的心酸…。


 


                @


 


        以前曾經動念想寫篇長篇的推理小說去投稿,不過依舊沒有完成。當時綜合朋友的意見跟自己的想法,是想寫一個像這樣的故事:推理劇情簡單到爆的推理小說…譬如說明明很簡單的案子,探子卻把它弄得很複雜且錯誤連連;然後寫犯人的心理糾葛,雖然見到笨探鬆了口氣,但內心不安;受害者及家人的忿怒與悲傷,但不知道眼前這個就是犯人;媒體受到了神探的誤導,使一堆人被無辜牽扯在內;還可以描寫資訊過度氾濫造成人的迷失,大眾的誤解跟群眾的荒唐等等…。總之,是個由僥倖的犯人、愚蠢的神探、自以為是的記者、被激情掩蓋理智的苦主跟只會瞎起鬨的無知大眾所架構而成的社會派推理偵探小說。


 


        有誰看過類似這樣的架構的嗎?有的話,請告訴我一聲。這樣我以後動念想寫的時候,才不會被誰大罵「抄襲」了。


 


         雖然也許永遠也不會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