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關於媒體的新聞
date: 2005/10/29
TVBS一連串針對弊案的追查動作,終於讓某些執政黨人士做出了燒壞腦袋的反擊行動。指控TVBS是中資媒體—即使它真的是—該有的事實還是事實。就算今天揭弊的是胡錦濤先生,就算是扎扎實實的統戰策略、明刀明槍的挑撥離間,是事實的還是事實。就像教會可以要伽利略對地動說低頭認錯,可是,「即使此刻,地球依舊在轉動哪」。
其實我搞不懂的不是執政黨顢頇的反應,而是那些想都不想就對人扣帽子的政客的智商。聞過則怒者,要嘛就是因為被污陷了而憤怒,再不然就是其所怒者真的是不假的過錯。不過前者基本的反應是以證據辯白,後者通常就手忙腳亂、胡亂反擊—而且絕對不會也不敢澄清事實。
唉。
另一方面,讓我覺得好笑的是—雖然接下來的話有點不敬—想像中老爸的反應。以前TVBS開台後,尤其是全民開講開播後,他老人家一兩次看到電視螢幕上批判執政當局的言論,就立刻認定TVBS是「民進黨的支持者」,所有不利於國民黨的言論只要在TVBS出現,他老人家就會相當生氣。甚至到最後,只要我跟老媽把頻道放在TVBS上、偶而離開螢幕去倒杯水什麼的,他一定立刻氣憤地把電視關掉。他當時的反應跟情緒,簡直就跟現在那些執政者一樣。
雖然沒有問(大概是覺得對自己的老爸這樣做,實在太過殘忍了些),不過我實在有點想知道,現在的他是不是天天坐在TVBS的頻道前面,一邊鼓掌叫好一邊看呢?
偏見,真的是很可怕的東西。
#
中時晚報將在本月底結束營業,有點感傷。
小學的時候,忘了是哪一年,實驗班全體學生透過在中時工作的家長的安排下,去參觀了當時應該是剛成立沒多久的中時晚報的製作過程。詳細的細節現在完全沒有印象,只記得下午三點左右拿到了剛印刷出爐的最新報紙一份,還有的就是讓我們帶回家的、自己名字的印刷用鉛字(這個我很確定我還好好的收在台北的抽屜裡面)。
在沒有網路的時期,除非真的有什麼重大的消息急著想看到詳細的文字稿,大概是不會特地去買晚報的。想的起來的,好像只有聯考結束後想知道答案這類的事情,晚報對我才有存在的意義。話說回來,我也覺得在那個時期,生活的步調沒有快到必須一天吸收兩次新聞資訊,才能讓自己覺得跟的上時代的腳步。不過自從網路開始興盛之後,下午三點過後上網看看新聞,有時候變成了一種慣性。
一旦有了網路24小時不間斷的填塞,資訊再也沒有早晚分批傳遞的意義了。即時新聞取代了相對之下毫無效率可言的晚報,早報也不過變成前一天的新聞總結。與氾濫又沒素養可言的電視媒體相比,報紙於我僅餘的價值,只剩下更詳盡的分析報導、較不偏頗(也許有待商榷)的立場…頂多加上文藝版吧!
真的是,很久沒有油墨沾手的厭惡感了。
跟聯合報相比,我個人比較偏好中國時報。也許多少是因為覺得聯合報對於國民黨的批評總是留有餘地、對於民進黨的批評往往失之淒厲,而中時的記者們的筆調相對之下平衡的多。不知道在中時晚報停刊之後,中時電子報是否還會定時地在台灣時間午後三點更新呢?還是,我心血來潮的時候,只剩下聯合新聞網的晚報可看了呢?
中晚熄燈。我想,應該是永別了。
順便一併埋葬了我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