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ueen Mary 2
 


date: 2004/4/19






 


        單純以搭乘汽車移動的方式來說,我其實還滿喜歡旅行的。可以說我在旅行之中,透過車窗所欣賞的風景,甚至要比下車之後步行能夠看到的景緻,還更吸引我。


 


        不過搭飛機就不一樣了,能夠看到的只有機場—藍天白雲—然後機場。一點意思也沒有。況且年紀越大,就越討厭搭飛機,對於坐在機艙裡面的時間,忍受度也越來越低。即使是最近最短程的旅程,從台北飛往吉隆坡的四個小時航程,才超過兩個小時我就已經開始感到焦躁不安了。真懷疑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怎麼能搭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在擁擠狹窄的經濟艙座位上持續受著無處可逃的折磨…


 


        至於坐船嘛,大概跟飛機有異曲同工之妙。看出去的唯一風景就只是海洋,唯一有變化的大概只有浪花的形狀。忘記在哪本小說裡面看過的,一個客船的乘客對船長抱怨說搭船相當無聊,除了藍天白雲以外,一點都沒有刺激性的風景。船長回他一句,「客倌,如果你是開船的人,你在港口以外的地方只會想要看到這種無聊。」我想,飛機的機長也會說同樣的話吧!


 


        話說回來,有多少搭乘飛機或船隻的乘客,會想要遇到「可以留下深刻印象的風景」呢?就算是晴空萬里,幾次不驚險的亂流就已經讓搭飛機的我心驚膽跳了。這種「娛樂」,最好還是不要。


 


                @


 


        週六晚上看了DISCOVERY介紹Queen Mary 2,這艘世界上最大郵輪的建造過程。每次看這種介紹—不管只是介紹建造過程,還是介紹船隻本身的服務—都總是會勾引起我想要搭乘的欲望。光是想像自己在長三百多公尺,高約二十幾層樓的大船上生活一個星期,就覺得興奮不已。


 


        很奇怪,人類的其他巨型建築物所有擁的魅力、對於旅人的吸引力,總是無法跟巨型郵輪相比。相比較之下,就算是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的超高級旅館,或者甚至是未來能夠安至游泳池在上面的超級飛機,對我來說都沒有比郵輪更具誘惑。廣告詞說,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面,搭乘郵輪從某處前往某處,的確是一種扎扎實實浪費生命的行為。但是,我大概就是喜歡那種,跟搭乘汽車一樣,能夠在移動之中順便享受的快感吧?


 


        帥啊。


 


                @


 


        可惜,這種旅遊一點也不便宜。就以Queen Mary 2來說,英國南安普敦到美國紐約的固定航線,六天的旅程,票價從美金1500元到30000元之間。也就是說,以現在的匯率來看,最少也要花上五萬一千元新台幣才能玩一趟。


 


        值得嗎?


 


        老實說,不知道。


 


        其實在船上能夠享受到的服務,其實了不起就跟在平地上的旅館沒什麼兩樣。之所以要這麼高的票價,當然是為了要回收八億美金的造船成本。與其說是為了享受船上的設備跟娛樂,倒不如說是為了享受「經驗」—也就是搭乘郵輪這件事本身。感覺上這有點像是現在花大錢上太空的富豪一樣,只是為了獲得「上太空」的經驗罷了。唯一的差別在於,我們搭郵輪的時候不用擔心氧氣用完、也不用忍受抽水的太空食品—而且上廁所的時候有重力。


 


        如果哪天我有這樣一筆閒錢,而且有願意跟我相伴出遊的友人的話,我也許就會心血來潮試塌這麼一次吧!六天就夠了。至少,現在是這樣想的。有的郵輪公司還有提供環遊世界八十天的長程旅行,敬謝不敏,請我都不要。生命就算要浪費,也應該找個更有效率的方式。


 


                @


 


        這輩子唯一搭過在海上航行的船隻,只有四歲的時候在澳洲雪梨,前往著名歌劇院的海灣上。唯一有印象的,只有船上的水果吧檯。


 


        也許寫這樣一篇文章之前,應該多跟我那個跑船多年的船隻設計師老爸談談吧?


 


        我看…還是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hapsody的部落格 的頭像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rhapsody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