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101
date: 2004/2/01
昨天陪著外婆去看了台北101。其實我本身對於這種以追求世界第一高為目標的建築物有點不以為然,但畢竟它依舊是一個紀錄。帶著九十一歲的外婆去親眼看看,留下一個生命中的印象,是我出的主意。我的觀點在這次的行動中並不重要,what matters is my grandmother’s opinion。
其實這也是我自己第一次去參觀台北101。之前的幾次了不起也就是在附近經過,看看它那直入雲霄的礙眼罷了。四年多前也去過吉隆坡參觀當時的世界第一高樓「雙子星大廈」。老實說,我覺得那兩棟樓跟旁邊的景觀相襯之下,要比101美觀的多了。我個人比較喜歡雙子星大廈。對我來說,兩者相同的地方就是:我都在主樓還未完成內部整修的時候去參觀。結果兩個地方我都只能在它們腳下的裙樓逛逛。另一個異樣的類似—或者其實說這是超高層大樓的宿命—就是兩者的裙樓都是類似百貨公司的翻版。加上馬來西亞當地華商的勢力,店面裡面常常可通用的中文,實在有點難以分別兩者的差異。
前陣子Discovery在撥映工程方面的影片時,其中有一個日本準備建築的一千公尺高的超級建築。裡面將所有這個計畫中的建築物會遇到的問題,都拿現今最高的高樓—台北101—來做比較性的例子。我記得很久以前就在牛頓,甚至是小牛頓裡面,看過人類未來遲早會蓋出數百甚至上千公尺高樓的預測。那個時候只覺得「哇,好了不起啊。」等到越長越大,有一些對於超高層大樓的戒慎恐懼就慢慢形成。尤其是當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人們對於超高層大樓的觀感頓時改觀。還在公司上班的時候,就有聽到同事對於公司要搬到信義計畫區的事情發表這樣的議論:「如果搬到101去的話,我立刻辭職不幹!我才不敢在那麼高的大樓裡面上班咧!」
我發現我有某種程度的懼高症,是在小時候搬到十四層的高樓居住的時候。那棟國字型建築的大樓中庭是一大一小兩座游泳池,我第一次搬進新家的時候,興奮的跑到陽台往下探望。結果我沒有看清楚游泳池的樣子,反而一陣昏眩。後來發現,如果有完全的阻隔還好(像是玻璃牆),我還能夠安心的欣賞下面的風景;不過如果是那種只有不安穩的欄杆擋著的開闊式空間,我就會無可避免的產生自己似乎隨時都會被地心引力扯下去的感覺。唯一的例外是有一次在檳城海邊玩拖曳傘,由遊艇帶動的滑行昇空,拖著在近海轉個幾圈。也許是因為高度不夠,加上下面又是海水吧,那次倒是一點懼高的反應都沒有。
@
帶著外婆在人擠人的商場裡面逛了一個多小時,她說「無聊」。我也這麼覺得。但是總不能花上來回五十分鐘的公車通勤時間,就只是在101樓下抬頭看個三分鐘就走人吧?
101樓下的商場真是令我吃驚。特別是人潮跟價格的組合。在Jason’s market(我有沒有拼對?)裡面看到一罐我過年前才幫外婆買的麥片,在福利中心的標價是99元,這裡索價164元。雖然只是逛街的人佔大多數,但是在這種地方瘋狂採買的傢伙也隨處可見。考量到這裡地皮的地價跟外面那棟一百層高樓的造價,這麼高昂的價格不難理解。但是仔細一看,這一些人買的幾乎都是隨處可見的商品啊!?何必在這裡花這個錢呢?
好吧,我承認我不懂有錢人的心態。窮酸的傢伙連搭計程車都要考量再三。我沒錢嘛。
@
另外令我覺得遺憾的小插曲,就是世貿近在眼前,但是我卻不能拉著九十歲的老太婆去參觀書展。雖然我知道書展大概就跟過往的平常一樣無趣,但是看到一堆琳瑯滿目的書,總是令我莫名奇妙的興奮。(只是如果沒有人潮的話那就更完美了。)為了彌補這種早已知道的遺憾,去程的時候在公車站旁的誠品逛了逛,準備把收藏已久而沒有時間用掉的兩百元禮券解決掉,看到一本比較厚重的精裝書籍,想說回頭再來買,沒想到兩個半小時之後,這本書就從書架上消失了。
由於是臨時起意,我連書名是什麼都不記得了,當然也沒辦法跟店員詢問存貨。我奇怪那種關乎天文物理及神秘現象的書籍,居然還有跟我一樣莫名奇妙的人在搶購?
一月的最後一天,少數幾次出門的時間。